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PM    污染特征    O    气溶胶    臭氧生成    

研究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748H指数:15WOS: 66 EI: 52 北大核心: 127 CSCD: 11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 EI收录)
1
《环境科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曹梦瑶 林煜棋 章炎麟  出版年: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1761144056);江苏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80040);江苏省双创团队基金项目。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
关键词:南京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与趋势预测
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 邱子健 靳红梅 高南 徐轩 朱津宏 李庆 王子清 徐拥军 申卫收  出版年:2022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碳达峰策略和路径前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291)。
为探讨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利用排放因子法对江苏省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2020—2030年全省农业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9年...
关键词:江苏省  农业碳排放 种植业 畜牧业 碳达峰  碳中和  
2015~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PM_(2.5)和O_(3)污染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 EI收录)
3
《科学通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运江 雷若媛 崔世杰 王红丽 陈敏东 盖鑫磊  出版年:2022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BK202106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21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2021004);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X202008057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经费(2021r048)资助。
近些年,我国已采取了系列严格的减排措施,旨在治理大气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污染.本文基于国家空气环境监测网络地面观测数据,侧重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PM_(2.5)和O_(3)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
关键词:细颗粒物 臭氧 时空趋势  减排 协同治理
常州夏秋季PM2.5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来源 ( EI收录)
4
《环境科学》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叶招莲 刘佳澍 李清 马帅帅 许澎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44220);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BY2016030-15);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HK1409);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BE2016657);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LX16_0666)
为更好地了解碳质组分的特点和来源,在常州市采集了夏季(7~8月)和秋季(10~11月)60个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样期间,夏季PM_(2.5)、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73.0、14.3和3.3μg·m^(...
关键词:常州地区  PM2.5 碳质组分  水溶性有机碳 二次有机碳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江苏水稻高温热害模拟研究Ⅱ:孕穗-抽穗期水稻对高温热害的适应性分析
5
《中国农业气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王连喜 任景全 李琪  出版年:2014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1KJB2100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29B03)
利用经过校准和验证的CERES-Rice模型结合CMIP3数据下的A2和A1B两种方案2020s时段天气数据,通过改变播期(提前6d、12d、18d,推迟6d、12d、18d)和品种耐高温系数G4(G4 =1.03、1....
关键词:高温热害 适应性  水稻 播期  品种参数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江苏水稻高温热害模拟研究Ⅰ:评估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
《中国农业气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李琪 任景全 王连喜  出版年:2014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1KJB2100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H29B03)
将江苏省气候、土壤、水稻产量、田间试验等相关资料作为CERES-Rice模型的输入文件,通过校准和验证获得江苏水稻品种徐稻2号的遗传参数,利用WCRP耦合模式CMIP3的多模式数据下的A2和A1B两种方案,并结合CERE...
关键词:气候变化情景  高温热害 水稻 作物模型 气候模式  
汾渭平原空气质量及气象要素对其日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7
《大气科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秦卓凡 廖宏 陈磊 朱佳 钱静  出版年: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44311、42021004。
汾渭平原因其封闭的地形条件以及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存在,并于2018年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文章利用2015年以来PM_(10)、PM_(2.5)、SO_(2)、NO_(2)、CO、O_(3)质量...
关键词:汾渭平原  空气质量指数 大气污染物 气象要素
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碳足迹动态及其构成研究
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张传红 韩露 谢佳男 靳浩 刘翠英 樊建凌  出版年:2022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JNHB-06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启动经费(2018r038)。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全面核算其主要农作物生产碳足迹时序动态变化与构成,可为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体系全过程环境管理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核算江苏省1990—2019年水稻、小麦...
关键词:碳足迹 时序变化  主要农作物 生命周期评价 构成分析  
南京持续雾霾天气中亚微米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质 ( EI收录)
9
《科学通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环境学院;Handix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汤莉莉 张运江 孙业乐 于红霞 周宏仓 王壮 秦玮 CHEN Ping 张红亮 陈杨 江蓉馨  出版年:2014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277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11KJA170002);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K2012884);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1016)资助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持续性雾霾污染事件.本研究利用Aerodyne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对南京地区非难熔性亚微米细颗粒物(NR-PM1)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氯化物)进行实时...
关键词:雾霾 ACSM  PM1化学组成  有机气溶胶 PMF 光学性质
不同时间尺度上PM_(2.5)与臭氧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EI收录)
10
《科学通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孙金金 谢晓栋 秦墨梅 于兴娜 吉东生 龚康佳 李婧祎 黄琳 胡建林  出版年: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7187,4177515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21380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21_0954);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2021K632C)资助。
PM_(2.5)和O_(3)(P-O)协同控制是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识别我国重要地区P-O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是实施P-O协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NCP)地区和长江三角洲(YRD)地区,分析了2019...
关键词:PM_(2.5)与臭氧  相关性分析  化学组分 气象要素 不同时间尺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