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5~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PM_(2.5)和O_(3)污染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 EI收录)  

Spatiotemporal trends and impact factors of PM_(2.5) and O_(3) pollution in major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15–2020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运江[1,2] 雷若媛[1] 崔世杰[1] 王红丽[2] 陈敏东[1] 盖鑫磊[1]

Yunjiang Zhang;Ruoyuan Lei;Shijie Cui;Hongli Wang;Mindong Chen;Xinlei G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Pollution Control,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Formation and Prevention of Urban Air Pollution Complex,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 Sciences,Shanghai 200233,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2]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出  处:《科学通报》

基  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BK202106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21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2021004);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X202008057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经费(2021r048)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67

期  号:18

起止页码:2029-20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些年,我国已采取了系列严格的减排措施,旨在治理大气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污染.本文基于国家空气环境监测网络地面观测数据,侧重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PM_(2.5)和O_(3)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2015~2020年PM_(2.5)整体呈逐步下降趋势,而O_(3)在2015~2019年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在2020年部分地区有下降趋势.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利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耦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排放与气象条件影响因素对典型城市PM_(2.5)和O_(3)长期分量趋势的贡献,其中排放对二者的贡献分别约为63%~93%和40%~80%.冬季PM_(2.5)/CO与NO_(2)/SO_(2)由负转为正比例关系,表明在当前的减排情景下,氮氧化物对该季节PM_(2.5)主要二次组分形成的贡献潜势可能在增加.O_(3)与PM_(2.5)相关性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例如夏季普遍高于其他季节,东南部和中东部明显高于西北部地区.此外,二者间的相关性系数与拟合斜率呈正比例关系,其比值在夏季整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受减排的影响,在PM_(2.5)-O_(3)相互作用机制中PM_(2.5)对O_(3)生成的抑制作用可能在呈逐年减弱的趋势.在夏季大气光化学过程较强时段,典型城市O_(3)与NO_(2)的拟合曲线在2020年呈现明显的左下偏移,可能反映出本年减排对O_(3)下降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 键 词:细颗粒物 臭氧 时空趋势  减排 协同治理

分 类 号:X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