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常州夏秋季PM2.5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来源  ( EI收录)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PM_(2.5) Measurements During Summer and Fall in Chang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叶招莲[1,2] 刘佳澍[1] 李清[1] 马帅帅[1] 许澎[1]

YE Zhao-lian;LIU Jia-shu;LI Qing;MA Shuai-Shuai;XU Peng(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机构地区:[1]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常州213001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出  处:《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44220);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BY2016030-15);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HK1409);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BE2016657);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LX16_0666)

年  份:2017

卷  号:38

期  号:11

起止页码:4469-44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更好地了解碳质组分的特点和来源,在常州市采集了夏季(7~8月)和秋季(10~11月)60个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样期间,夏季PM_(2.5)、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73.0、14.3和3.3μg·m^(-3),秋季为84.2、13.2和3.5μg·m^(-3).总碳质组分(OC+EC)占PM_(2.5)总质量的24.3%(夏季)和20.7%(秋季).采用IMPROVE-A热/光反射法测定的碳质8组分结果表明,OC2、OC3、OC4和EC1相关性好(r>0.92),EC2和EC3相关性较好(r>0.65),说明可能的相似来源.OC与EC相关性中等,表明碳质组分来源复杂.秋季WSOC/OC(60.9%)略高于夏季(57.4%),而夏季SOC/OC(52.5%)略高于秋季(49.0%).夏季和秋季SOC/OC都低于WSOC/OC,说明部分水溶性有机碳是一次源.WSOC和SOC相关性强,进一步验证了大部分SOC具有水溶性.碳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采样期间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碳质组分的两个主要来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采样点PM_(2.5)和碳质组分主要受当地排放源和短距离传输的影响,长距离传输贡献较小.

关 键 词:常州地区  PM2.5 碳质组分  水溶性有机碳 二次有机碳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