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英语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翻译    背诵输入    

研究学科:

被引量:242H指数:7北大核心: 3 CSCD: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1
《外语教学》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何明珠  出版年:2003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语言现象。由于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以及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中国学生不易理解和运用这类句子。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
关键词:英语无灵主语句 理解与翻译  概念隐喻 语法隐喻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2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栾芳 傅佳  出版年:2006
中国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模式老化,大纲设置不能跟上时代要求.师资紧缺,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脱节等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真实的商务英语课堂.培养商务文化意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及评估.将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 真实的商务课堂  商务文化 多媒体
高师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3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何明珠  出版年:2002
本文浅析了中国英语写作教学的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 ,对四种常用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 ,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 ,设计了高师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综合模式 ,提出了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以及将不同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进行...
关键词:高师  英语专业 教学模式 英语写作 教学方法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4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张卫萍 王竹林  出版年:2001
从主位推进的角度来分析语篇的体裁,得出的结论是: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语义内容的需要适当选择的。属于同一体裁的篇章有着相似的主体推进模式。
关键词:主位 述位 主位推进模式 语篇体裁 语篇分析 主位结构
加强背诵 克服母语负迁移
5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王晓燕  出版年:2002
母语迁移,特别是母语负迁移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词汇、 语法、句型到思维,都将对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产生影响。究其根源,还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针对这一现状,从理论与实践的两方面探讨背诵输入对排除母语干扰,克服英语口头...
关键词:背诵 母语负迁移 英语 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输入 背诵输入 英语教学
背诵输入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6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株洲412007 王晓燕  出版年:2003
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受到汉语的强烈负面影响,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背诵输入法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初步实验证明,背诵可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法,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背诵输入 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背诵输入”实践效果论
7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王晓燕  出版年:2002
数十年来的英语教学并未真正达到《大纲》所规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提出,背诵输入为一种最佳输入。实验证明通过背诵,可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口头交际能力 大学  背诵输入法  学生培养  
英译汉与形象思维
8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文理学院 何明珠 李海军  出版年:2005
翻译表面上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而其本质却是一项思维活动。人类的三种主要思维形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全面体现在翻译活动之中。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因此形象思维在英译汉中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观点,结合...
关键词:形象思维 文学翻译 科技翻译
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技巧
9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康灿辉  出版年:2007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商标翻译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视角。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商标翻译的目的性出发。结合跨文化变际的实际情况.英汉商标翻译宜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关键词:商标  目的论 直译 音译 意译
英汉典故的共性与差异
10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株洲412007 戴莉莉  出版年:2003
典故是英语和汉语中一种共同而重要的语言现象,两者既具有一些共性,同时,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渊源、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乃至地理环境等方面不同,英汉典故又在来源、文化内涵、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差异。
关键词:典故 英汉对比 文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