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    汉诗英译    语言    英译    翻译教学模式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16H指数:2北大核心: 5 CSSCI: 6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翻译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社会建构主义视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南开大学翻译系 吕世生  出版年:2010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TJ05-YW0203)成果之一
当前高校翻译教学模式的探讨受到广泛关注,但这种探讨基本上没有触及翻译教学模式的认识论基础,因此,在以社会建构主义为视角,审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对翻译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基本设想。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的模...
关键词:翻译 教学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 客观主义
试论跨文化市场营销
2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李晶  出版年:2004
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固有的可定性分析同时又非常复杂的特性。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要素。诸要素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模型,它能引导经营者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把握营销...
关键词:转型期  亚文化 营销组合 显性营销  隐性营销
努力再现文章的内蕴
3
《中国翻译》不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翻译学博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温秀颖 刘士聪 冯亦代  出版年:2004
我们向读者推荐冯亦代先生的散文《向日葵》,并与大家一起研究如何翻译好这篇文章。 “阅历知书味,艰难识世情。”读罢这篇文章,深感作者对人生对艺术的感受是那样的真挚,那样的合乎事理。虽世事艰难,人生多舛,他仍能看见。阳光的金...
关键词:翻译 汉语 英语 文化内涵 语言
意图的挪用:奥登在中国
4
《中国比较文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张强  出版年:2016
作为抗战时期来华的西方作家之一,奥登广为中国知识分子熟知。然而,奥登中国之行的真正动机常为学界忽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系统误读,并将其塑造成为同情中国民族战争的苦难、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正义的代言人形象。本文以详实...
关键词:奥登  中国之行  误读 意图的挪用  
绘画构象与视觉诗学:作者型翻译的新实践--以《宋诗绝句150首:今译及英译》为例
5
《民族翻译》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程彦钧  出版年:2022
欧美现代派诗人主张诗歌应远离抽象与概括,趋于感性和具体,为此多借助“绘画构象”与“视觉诗学”,由此产生视觉诗、模式诗、具象诗等。诗歌创作如此,翻译亦然。汉诗英译之后,往往流于抽象与概括,而失本失真。译者若借助“绘画构象”...
关键词:古诗英译 作者型翻译  绘画构象  视觉诗学  
兼容策略,辩证眼光——汪榕培的汉诗英译思想
6
《外国语言与文化》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张智中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16BWW012)。
汪榕培先生是典籍英译大家,他认为诗歌可译,提出"译可译,非常译"的观点,并认为理想的译者,就是中国的独立译者。他关注读者,主张用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承认现存的汉诗英译的各种风格流派,提出"传神达意"的汉诗英...
关键词:汪榕培  中国文学英译  汉诗英译 当代英语 传神达意 典籍英译
中国民间木版画中的“烟”文化
7
《年画研究》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包捷 逄承国  出版年:2012
民间木版画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们已经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除了视觉和美学方面外,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斑斓绚丽的民间木版画显示出当时社会珍贵的、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因此,它们可以用作为研究中国文化各个门类的资料。当用...
关键词:研究  中国  文化 木版画 多角度  民间  
学术性译诗与文学性译诗:汉诗英译的两种策略
8
《语言与文化论坛》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张智中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16BWW012)的成果。
学术性译诗与文学性译诗,是汉诗英译的两种策略。学术性译诗重在传达原诗的基本信息,强调翻译的忠实性;虽然如此,有时却也因为新鲜大胆的直译而不乏创造性与新颖性。文学性译诗重在传达原诗的审美信息,强调译诗的文学性;虽然如此,创...
关键词:汉诗英译 学术性译诗  文学性译诗  多元互补  
南下:东南亚家园与离散叙事
9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美国杜克大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Carlos Rojas(罗鹏) 张强  出版年:2019
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1924年)描述了类自传体叙事者"我"回故乡鲁镇的经历,但回乡后的"我"立即表示:"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近九十年以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黄锦树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祝福》(2014年),以相似的...
关键词:鲁迅  黄锦树  故乡 离散  
中国志怪小说的叙事重构:以卫三畏英译《聊斋志异》为例
10
《中国比较文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张强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近代英译和域外影响研究"(17CZW036)的阶段性成果
卫三畏是最早将《聊斋志异》中的部分故事译介到英语世界的西方汉学家之一。本文探讨其散见于《中国总论》《拾级大成》以及《中国丛报》中的选译故事对中国志怪小说的叙事重构,并指出卫氏的翻译策略主要表现为文学文本的宗教化处理、直译...
关键词:卫三畏 志怪小说 叙事重构  意译 选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