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金融    双语    翻译    莫里森    语言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1,333H指数:18WOS: 2 北大核心: 49 CSSCI: 50 CSCD: 1 RDFYBKZL: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蔡坚  出版年:2002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相关理论 ,学习者语境意识的培养和语言形式的获得密不可分 ,而CBI教学模式把语境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 ,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策略。本文以介绍CBI的特点为基 ,讨论其理论基础和...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CBI教学模式 语境意识 教学方法
词汇附带习得与“投入量假设”
2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吴建设 郎建国 党群  出版年:2007
2006年科研重点立项项目"TII模式的英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研究"的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受试内设计研究及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量表测试,对"投入量假设"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在此过程中,我们采用诸如阅读回答问题、阅读填空等接受型任务来改变投入量,并讨论投入量与词汇附带习得及学习成效的关系。
关键词:深层加工理论  词汇附带习得 “投入量假设”  
拒绝语的表达方法
3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吴建设  出版年:2003
运用会话含意理论,结合俄罗斯学者弗罗尔金娜的研究成果,从语句、语篇层次对拒绝语的表达方法进行归类,希望揭示出拒绝语的程式化特征。
关键词:拒绝语 表达方法  语句层次  语篇层次
从听力零课时谈听力教学与训练的框架模式
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汪红  出版年:2003
本文通过对英语系 1999级学生听力“零课时”的教改总结和评价 ,提出并探讨听力教学与训练的框架模式。传统的听力课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未来的听力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听力教学和训练要和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相融合 ...
关键词:听力教学 英语教学 语言技能 教学方法
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
5
《中国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武光军  出版年:2006
本文提出了翻译课程设计的整体理论体系与范式。翻译课程设计理论体系由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结构两部分构成,外部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文化哲学、翻译本质与翻译学习本质;内部结构包括:内容,过程/方法与效果。翻译课程设计范式主要有两...
关键词:翻译课程 理论体系  范式
合同法律文件翻译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部分译文
6
《中国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傅伟良  出版年:200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法律文件翻译的研究,比如经济法规、合同文件的翻译研究、将成为我们翻译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探讨了翻译法律文件应注意的语言特点。本文还对合同法中译英的不同译法作了较详细的...
关键词:法律文件 专业词汇 句子结构
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
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昆明理工大学大学外语部 李万轶 李雁卿  出版年:2007
2007年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重点项目
本文以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外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为切入点,以二语习得及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基础,讨论了与任务教学法的效果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干预,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做法,以期推动和促进任...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误区  教学干预
索绪尔的语言价值观
8
《当代语言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马壮寰  出版年:2004
本文旨在进一步解读和思考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价值理论。文章阐释了语言价值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并强调指出差别、系统等因素与价值的关系。在分析和支持语言价值的同时 ,文章也试图就索绪尔《教程》中某些有关的论述提出具有一定批评...
关键词:语言价值 索绪尔  强调  文章  阐释  含义  差别  出差 条件  支持  
克拉森的“输入”理论与英语教学
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陈晓  出版年:2004
本文以克拉森的“可理解的输入”理论为基础 ,结合教学实践 ,从教师、教材和学生等 3个层面探讨如何提高英语语言输入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英语语言 输入  英语教学 理解  教材  学生  层面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
10
《外国文学评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袁宪军  出版年:2006
本文从济慈《希腊古瓮颂》一诗的整体艺术效果着眼,探讨诗歌的艺术本质以及批评家争论不休的美与真问题。认为该诗是诗人把视觉艺术和音乐形象溶入诗歌的一个尝试,诗歌的艺术基调决定了解读的原则,即从想象的层面解读“美即是真,真即是...
关键词:济慈 古瓮  美  真  想象  现实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