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语文教学    《数学》    解题    数学教学    数学    

研究学科:交通运输类    轻工类    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0H指数:2北大核心: 5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1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高月娥  出版年:2009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由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思考  
让语文素养在学生的主动阅读中生长
2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江苏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高月娥  出版年:2009
布鲁纳认为:“认知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是提倡大量阅读,而当前的情况则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动、意识盲目、内容贫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关键词:主动阅读  学生  语文素养 生长  新课程理念 认知活动  知识获取 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
3
《新课程(小学)》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陈芸  出版年:2008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
关键词:计算教学 理性回归  计算方法 基本内容  多样化  引导学生  教师 课改 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结果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情感体验
4
《山西教育(教学版)》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周信慧  出版年:2009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很有趣味,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则成了实施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本 语言文字  说明文 学生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5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江苏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曾水宝  出版年:2009
品德与社会学科倡导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要活动,更要求实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更要注意在活动时加以正确引领,确保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生...
关键词:社会教学 品德 有效性 学生主体性 小学  教学方式  社会学科 目标意识  
小兔卖房
6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四(1)班 张铭弛  出版年:2008
小白兔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如别人的漂亮,想要搬家。他打算先把原来的房子卖掉,赚些钱再买套新房。于是他在森林的各个角落都贴了树叶,挂了木牌。上面写着:"小白兔有处房子要卖。有意者请与房主小白兔联系。电话:7200000。"但是...
关键词:房子  小动物 大象 森林  小兔 漂亮 树叶 家具  小猴  建议  
妙用连比解题
7
《数学小灵通(启蒙版)(学龄前)》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洪薛  出版年:2006
[题目]富康小学买来足球、排球和篮球共140个。已知足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排球和篮球的个数比是4:5。问买来的足球、排球和篮球各有多少个?
关键词:按比例分配  
把课堂还给学生,引领学生走向创新
8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高月娥  出版年:200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培...
关键词:学生  课堂 引领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创新精神  基本能力  新课程标准
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假分数”教学新探
9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江苏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彭永新  出版年:2006
关键词:“假分数”  认知结构  小学  数学教学 学习心理
多向反馈,展露学生精彩的思维
10
《小学教学(数学版)》江苏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彭永新  出版年:2006
关键词:引导学生  反馈  平行四边形 思维过程 量角器 度量  精彩  误差  试卷讲评课 答案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