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法律    法学    法理学    义务    法教义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1,104H指数:19北大核心: 40 CSSCI: 41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指导性案例法源地位再反思
1
《中国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雷磊  出版年:2015
北京市高等学校2013年"青年英才计划"支持
学界对于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以及"应当参照"的规定存在争议。为此,应首先来夯实法源的理论基础即法源双层构造论:就法源性质论而言,法律渊源是司法裁判中基于制度性权威并具有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就法源分量论而言,法源...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  法源双层构造论  附属的制度性权威  准法源  
同案同判: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要求
2
《中国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陈景辉  出版年:2013
"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资助
法律实践中的一个悖论是:一方面,司法裁判受到同案同判的拘束;另一方面,某些情况之下的特殊对待又被认为是合理的。要想化解这个悖论,必须仔细考察同案同判的基本性质。至少有两种同案同判的主张,其中的"强主张"认为,同案同判是不...
关键词:同案同判  同等情况同样对待  融贯性  公共性 保护合理预期  正义应以可见的方式实现  
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
3
《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陈景辉  出版年:2009
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中期成果
以"公众意见能够取代法律标准"为核心的裁判可接受性概念,实际上是以下两个方面的统合:一方面,公众意见能够被转化成正当化理由,因此才能取代法律标准成为裁判依据;另一方面,司法民主化要求司法裁判必须反映公众意见。但是这两个要...
关键词:裁判可接受性  公众意见 正当化理由  司法民主化
法理论为什么是重要的——法学的知识框架及法理学在其中的位置
4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陈景辉  出版年:201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由于受到"缺乏实践效果"和"与部门法知识重合"的双重怀疑,法理学的学科重要性遭受严重威胁。要想化解这种窘境,为回应实践上的怀疑论,必须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三种重要意义,即它是理解实践的先决条件、实践难题由理论争议引发、实践...
关键词:法理学 教义理论  理想的规范理论  非理想的规范理论  元理论
什么是法教义学?——基于19世纪以后德国学说史的简要考察
5
《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雷磊  出版年:2018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当下中国学界围绕法教义学的争论缺乏对法教义学历史维度的考察,也未就"什么是法教义学"这一前提性问题达成明确共识。法教义学主要是从德国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它在历史法学时期成为独立学科,并由概念法学和制定法实证主义孕育成熟。经...
关键词:法教义学 法教义  一般性权威命题  知识与方法  思维形式
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
6
《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陈景辉  出版年:2006
由于原则与强自由裁量的天然关联,基于原则的裁判具有非常强的任意性。如果不对这种自由裁量进行有效的限制,那么原则裁判很容易导向恣意裁判,尤其在同规则矛盾时适用原则的举动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目前限制原则裁判的两个主要条件即穷...
关键词:原则  规则  自由裁量 依法裁判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7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陈景辉  出版年:2013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由"实然推导应然"揭示出中国实践真正遵行的非国家法(习惯...
关键词:法律与社会科学  中国  客观  应然与实然  
法教义学能为立法贡献什么?
8
《现代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雷磊  出版年:2018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资助项目
将法教义学定位为"现行实在法科学"并不意味着它与立法没有关联。反对"法教义学能为立法作出贡献"的主张可以被归纳为四个命题,它们都源于对于法教义学本身的错误理解。法教义学既具有稳定化和整合功能,也具有革新功能。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法教义学 法的双重因素  立法的科学化  内容  体系  
法律论证中的权威与正确性——兼论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9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雷磊  出版年:2014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20050)"规范;逻辑与法律论证"
法律论证既需要运用权威理由,也需要运用实质理由来证立法律命题。法律渊源是最重要的权威理由,它通过说明法律命题之来源的方式来证明后者的初步有效性。制定法与先例构成了法律论证之权威性框架的主要部分,制定法属于规范权威,而先例...
关键词:佐证  权威  正确性  指导性案例  应当的渊源  
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吗?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陈景辉  出版年:201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权利和义务存在对应性的相关性命题,由以下三个子命题组成:相互相关性命题、分析性的相关性命题(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与道德相关性命题(不存在无权利的义务、不存在无义务的权利)。然而,对于相互相关性命题而言,由于对...
关键词:权利 义务 对应性  霍菲尔德 对世义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