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    《格萨尔》    大学英语    隐喻    文化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662H指数:12WOS: 6 北大核心: 77 CSSCI: 64 CSCD: 3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机器中的劳动与资本——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机器论
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叶>编辑部;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夏永红 王行坤  出版年:2012
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机器、资本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了技术发展与劳动过程变迁之间的关联,把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还原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本文通过对资本与劳动间的形式吸纳、实质吸纳Ⅰ和实质吸纳Ⅱ等三种...
关键词:机器  实质吸纳  异化 劳动过程  普遍智能  
日语教学中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以一组动词近义词为例
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华伟 曹亚辉  出版年:2012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日语动词搭配研究"(TJYW10-2-600)阶段性成果
语料库语言学通常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词语的搭配进行研究。通过对一组日语近义动词在语料库中的具体搭配情况以及搭配词的共现频数、T值、MI值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将词语搭配研究纳入日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的关...
关键词:日语教学 词语搭配 近义动词 共现频数  T值  MI值  
解释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评哈特、奈格里的《大同世界》
3
《上海文化》纽约市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卫.哈维 王行坤  出版年:2016
大卫·哈维在这篇文章中对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奈格里《大同世界》中的关键主题进行了探讨。在哈维看来,哈特和奈格里把握住了当下资本主义的某些关键转变,如工厂不再处于斗争的核心,城市和共同性对当下分析的重要意义等。但哈维也提...
关键词:诸众  共同性 斯宾诺莎 马克思  生命权力  生命政治
论《白鲸》的生态意识
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沈阳大学外语学院 徐明 李欣  出版年:2006
《白鲸》从出版时受到公众的冷落,到后来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接受,并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生态批评语境之下作品所显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取向。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亚哈船长及其船上水手对鲸鱼的疯狂追杀、最后...
关键词:《白鲸》 麦尔维尔 生态批评 自然  和谐  
《苗族史诗》中民俗事象翻译的民族志阐释
5
《民俗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治国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少数民族活态史诗域外传播与翻译转换研究”(项目编号:16BYY025)的阶段性成果
《苗族史诗》以口传文本的形式在苗族跨地域、跨方言的文化共同体内传播。史诗承载着苗族远古历史的文化记忆,其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铸就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苗汉英三语对照、民族志深度翻译、置换补偿为史诗民俗事象翻译提供了可能途径...
关键词:苗族史诗  民俗事象 民族志 置换补偿  
《布洛陀史诗》对外传播的文化阐释与深度翻译
6
《民族翻译》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治国  出版年:2015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活形态民族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12YJC7401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51031)的阶段性成果
《布洛陀史诗》英文译著本的出版为壮族文化对外传播开拓了新渠道,将少数民族典籍翻译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布洛陀史诗》英文译著本多语对译的全景呈现和编排体例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其民族志诗学的翻译方法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新...
关键词:《布洛陀史诗》  英译 多语对译  对外传播  
再情景化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
7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基地 陈勇  出版年:2017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介学视阈下中央文献翻译的话语研究"(TJWW17-011)
翻译在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将文本从原语境移植到新的语境,这种语境的变化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带来了影响。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过程为参考,讨论翻译与再情景化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个翻译再情景化的分析模式。研...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 再情景化  情景
语法化理论与语法隐喻的差异分析
8
《福建外语》天津工业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 杨成虎  出版年:2002
本文从历时与共时、句子成分的再分析与句法结构的重组、词义演化与词义选择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指出了二者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围;语法隐喻形成的句法结构变化属于共时语法化。
关键词:语法化理论 语法隐喻 美国  认知语言学派  英语
林语堂英文著译中的语言自信研究
9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冯智强 崔静敏  出版年: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林语堂模式’研究”(12YJA740014)
林语堂英文著译作品中的语言自信,即语言层面所包含的中国元素,表现为词汇、句子、篇章等诸多层面的中国表达,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和汉语民族性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中国文化对外译介过程中不仅要传播中国文化的内涵,更...
关键词:语言自信  中国元素  中国表达  翻译自信  
“后人类/人本”转向下的人类、动物与生命——从阿甘本到青年马克思
10
《文艺理论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行坤  出版年:2018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西方文论中的‘情感转向’研究"[项目编号:2017SK044]的阶段性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后人类/人本"思潮在很大程度上质疑挑战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推进了学界对于何为人类、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反思。"后人类/人本"研究有三种路径,其中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和"人类学机器"...
关键词:后人类/人本  动物化 生命政治 人类学机器  劳动动物  类本质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