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天津大学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民法典    大数据    法律    《民法典》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5,602H指数:33WOS: 4 北大核心: 291 CSSCI: 377 CSCD: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原则的困境与出路——以生物资料库的个人信息保护为例
1
《法制与社会发展》天津大学法学院 田野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体基因检测的法律规制研究"(13CFX063)的阶段性成果
知情同意原则根植于自主价值,是个人信息保护之基石。在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原则陷入困境之中,海量信息的批量处理、多方共享、目的不特定之频繁利用加大了有效同意获取的难度,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基础之地位受到质疑。生物资料...
关键词:知情同意原则 大数据 个人信息保护 生物资料库  同意模式革新  
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含义及重要价值
2
《东方法学》天津大学法学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专家委员会 杨立新  出版年:2017
《民法总则》第127条将网络虚拟财产规定为民事权利客体,尽管并未明确将其规定为物权客体,但是,从《民法总则》起草过程中的条文文本演进以及从逻辑推理上,都可以看出立法实际上是肯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客体的,确认网络虚拟财产是...
关键词:民法总则 网络虚拟财产 网络虚拟不动产  法律性质 权利客体
大数据时代侦查模式的变革及其法律问题研究
3
《法制与社会发展》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大学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 王燃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数据证据研究"(18CFX0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大数据时代电子文件的证据规则与管理法制建设研究"(16BFX033)的阶段性成果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侦查模式正在发生着全方位的变革,以数据空间为场景、以数据为载体、以算法为工具、以数据价值为目的的全新大数据侦查模式正在形成。技术层面,大数据技术与侦查业务相结合,促进情报资源丰富化、线索发现主动化、案情...
关键词:大数据  侦查模式 侦查思维 个人信息 司法证明
人工类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兼论智能机器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4
《求是学刊》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杨立新  出版年: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债与合同法改革研究”(17JJB82000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学界对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争执点在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包括否定说、肯定说和中间说。构成法律上的人格,须具备人体和人脑的生理学要素、意识能力和独立意志的心理...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民法地位 人格 人工类人格  产品责任  
风险作为损害:大数据时代侵权“损害”概念的革新
5
《政治与法律》天津大学法学院 田野  出版年:2021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9SFB2045)的阶段性成果。
在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路径下,损害的认定陷入困境。个人信息损害因具有无形性、潜伏性、未知性、难以评估等特征,是否符合"确定性"标准存在疑问。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应当对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概念加以反思,承认风险性损害。损...
关键词:个人信息 侵权 损害  确定性  风险  
用现行民法规则解决人工智能法律调整问题的尝试
6
《中州学刊》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世界侵权法学会 杨立新  出版年:2018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法基本原则的裁判应用与体系化研究"(17XNQJ04)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民法解决的问题,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法律地位,其行为的性质、责任归属和危险防范等。对于这些问题,究竟是采用新的民法规则解决,还是在现行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的范围内寻求解决...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 自动驾驶机动车  现行民法  基本理念  基本规则  
环境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制——基于《民法典》第1232条的省思
7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天津大学法学院 陈学敏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A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法典》第1232条将惩罚性赔偿明确引入环境侵权领域。其虽从违法性、故意性、严重性、直接性及相关性等方面对该制度的适用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但从我国当前整个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看,实无太大必要采用惩罚性赔偿。为将环境侵权损害惩...
关键词: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
民法分则物权编应当规定物权法定缓和原则
8
《清华法学》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杨立新  出版年:2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课题"编纂我国民法典的重大问题研究"(编号:15JJD82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物权法定和物权法定缓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统一构成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以保障市民社会物权领域的秩序和自由。我国《物权法》只规定了物权法定原则,没有规定物权法定缓和,使物权法定原则过于僵固并绝对化,因而对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
关键词:物权法定 物权法定缓和  秩序 自由  民法分则物权编  
论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9
《河南社会科学》天津大学法学院 田野 张晨辉  出版年:2019
信息分类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进路。基于信息本身重要性的差异,以及因应大数据时代平衡信息保护与利用关系之考量,有必要区分敏感个人信息和一般个人信息。应以“基本权利面临高风险损害”为标准,兼采静态列举和动态情景考量的方式,明...
关键词:敏感个人信息  认定标准  特别保护  知情同意 民法典
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创新发展
10
《法商研究》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杨立新  出版年:2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8JJD82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人格权的立法经验、保护人格权的司法实践经验以及人格权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人格权立法的创新发展。这些创新主要表现在人格权立法体例、人格权权利性质、...
关键词:民法典 民法通则 人格权编  抽象人格权  具体人格权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