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轻工类    

被引量:1,776H指数:16北大核心: 247 CSSCI: 204 RDFYBKZL: 1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以微信为载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柴素芳 刘培  出版年:2017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微电影创新思政课融通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6GJJGG004);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作为新媒体的新鲜力量,微信已全面渗入到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
关键词:微信  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实效性
微电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载体——以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法为例
2
《思想教育研究》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柴素芳 沙占华  出版年:2015
教育部201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法创新运用研究";2015年河北大学教学改革课题"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方法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X08-WT-21)阶段成果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担当重任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平台。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风蔓延的新时代,以微电影为教学新载体,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实...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微电影  新载体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逻辑必然及路径选择
3
《保定学院学报》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沙占华  出版年:2020
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GJJG027)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协同育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政课程不被重视...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同向同行  
微电影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
4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沙占华 柴素芳  出版年:2017
201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6JDSZK022);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微电影创新思政课融通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GJJG004)的阶段性成果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面临着组织难度大、不能全员参与、形式单一、功利化倾向以及效果评价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育人效果,需要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微电影教学法通过明确主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拍...
关键词:微电影  实践教学 育人目标
以微电影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5
《思想教育研究》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海 柴素芳  出版年:2016
教育部201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法创新运用研究";河北大学第八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阶段成果
采用微电影模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一种新的探索。它不仅能使思政课贴近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促使大学生知行的统一,而且能够实现思政课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微电影的特点...
关键词:微电影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交互协作学习  
新工科背景下“滴灌”式课程思政研究
6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秋山 王耕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滴灌’式课程思政研究”(19BKS177)。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教育的实质系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且具备创新意识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传统工科教育模式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工科教育忽略了课程本身的文化意义,导致了工程技术人才内心对工程文化的缺失;“滴灌...
关键词:新工科  课程思政  “滴灌”式教育  
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
7
《北方论丛》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 靳凤林  出版年:1996
丧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民族的宗教观念、灵魂观念等紧密相关。中国的丧葬文化大体遵循着“生死如一”、“聚族而葬”和神人相通三个原则。多种多样的丧葬形式和礼仪与我国各民族的生活条件以及早期的图腾崇拜有关。中国传...
关键词:丧葬文化 图腾崇拜 丧葬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生活  死者 地理环境  宗教观念 祭祀活动 葬式
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拓展路径
8
《保定学院学报》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沙占华  出版年:2020
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GJJG027)。
课程思政并不是赋予各类课程新的功能,其实是各类课程育人功能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是课程育人本质的回归。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契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的育人方式。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误解和曲解,课程思...
关键词:课程思政  隐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构建
9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海舰 李慧娟  出版年:202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方法创新研究”(HB19DD012)。
建党百年,加快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有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推动河北红色革命文化得到...
关键词:河北红色革命文化  传播体系  构建  
论耻感的基本涵义、本质属性及其主要特征
10
《哲学研究》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马列部 吴潜涛 杨峻岭  出版年:2010
吴潜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编号06&ZD009)的阶段性成果
耻感是人类高级的道德情感,也是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它反映了社会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国民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变迁,...
关键词:耻感 涵义 属性  本质  社会生活 个体道德 生活世界  善恶观念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