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思政    精准    思想政治教育    共同富裕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04H指数:5北大核心: 5 CSSCI: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
1
《改革与开放》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叶  出版年:2019
2018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YGH012)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增强工程创新人才的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通识教育课程提升人文素养和复合能力、专业教育课程滋养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实践教育课程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人格四方...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  应用型地方高校  课程思政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型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
《职业技术教育》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叶  出版年:2022
202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路径研究”(21GXSZ039YB);2021年度浙江省高教学会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KT2021365),主持人:邱叶。
人工智能为应用型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发展提供新契机,其关键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可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展开考察:从教师维度看,智能教学系统协助做好备...
关键词:人工智能 应用型高校 思政理论课 精准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3
《教育探索》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叶  出版年:2023
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23GXSZ025YB);2023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23N095);2022年度第二批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G2022-2-15)。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在于实现信息传播的精准高效、成为师生交互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管理的全面及时和有利于构建虚实相融的教育形态等,但同时也存在数据思维压制思政教育的人本属性、算法逻辑削弱思政教育的情感交流、智能技...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智能思政  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路径
4
《教育评论》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叶  出版年:2022
202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路径研究”(编号21GXSZ039YB);2021年度浙江省高教学会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编号KT2021365)的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不断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其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多模态信息分析、人机交互、智适应学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为思政课精准教学提供现实可能和技术支持。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路径包括...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理论课 精准教学  
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共空间的结构及其建设路径
5
《理论导刊》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志新  出版年:2021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共场域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021B23)阶段性成果。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公共空间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范式,探讨在社会结构转型加快、治理主体多元化、权力结构扁平化等背景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共空间建设的概念内涵、...
关键词:社会治理共同体  场域 公共空间 城乡社区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6
《文学教育》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叶  出版年:2020
2020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JD20GXSZ-2);2019年宁波工程学院“十三五”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当前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合力体系尚需完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三课堂联动"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淡薄,要实现路径优化首先贯彻文化育人理念,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其次遵循以文化人逻辑理...
关键词: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模式 路径优化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技伦理意识现状及强化对策研究
7
《科技传播》宁波工程学院人艺学院;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利凡 邱叶  出版年:2022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技伦理意识现状及强化对策”(202111058031);202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路径研究”(21GXSZ039YB);2021年度浙江省高教学会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KT2021365)的研究成果。
针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技伦理意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同学们对科技伦理关注度明显不够,对伦理缺席带来的科技风险缺乏警惕性,科技伦理知识较为薄弱且获取渠道有限。主要采取如下强化对策: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整合课程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科技伦理意识  强化对策  
运用情景剧教学法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8
《现代商贸工业》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蓉晖  出版年:2019
宁波市教科规划一般课题“运用情景剧教学法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2019YGH017);宁波市教育局专题调研课题“知行新说”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SZZD201827);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学图像化转向研究”(SGXSZ17005)
新时代,情景剧教学法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作用凸显。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性和长效性的改革要求,分析情景剧教学法的优势,直面困境,提出提升路径,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关键词:情景剧教学法  高校思政课 亲和力  针对性  
“互联网+党史教育”与宁波高校育人研究
9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园园  出版年:2021
2021年度第三批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党史教育’融入宁波高校思政教学路径研究”(G21-3-ZX26)的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党史教育”是互联网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党史知识通过互联网媒介在高校育人中的充分应用,构建一个“因趣而生、内外链接、边界消失、多方共享”的互联网+党史教育在宁波高校的育人路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 党史教育 育人
基于协同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机制、模式及路径研究
10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新光  出版年:2019
宁波市社科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效应’育人机制研究"(G18-ZN04)的项目成果;宁波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SZZD201701)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协同效应"的方法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按照"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协同效应  融合创新  模式及路径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