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学英语    小学语文    小学生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轻工类    哲学类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00H指数:6北大核心: 7 CSSCI: 2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通过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1
《数学学习与研究》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董寿云  出版年:2010
把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学习效率  
语文微课程开发:一种有益的“热”现象
2
《教育探索》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陈林  出版年:2014
语文课改十余年,语文微课程的开发逐渐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种"热"现象。"微"是语文微课程的显性特点,"语文课程"是语文微课程的本质属性,"微"而有"序"是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特质,"微"而立"人"是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指...
关键词:语文微课程  显性特点  本质属性  实施特质  评价指向  价值意义  
整本书阅读教学支架的搭建与运用
3
《教学与管理》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魏宝芹  出版年:2021
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旅程中,需要教师通过设疑激趣、背景分析、对比分析、范例引领、思维导图、综合评价等方法,为他们搭建一定的阅读支架,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助力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数学支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4
《新课程(小学)》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潘家林  出版年:2010
教学设计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仪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
关键词:教学设计 新课程  新理念  新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5
《新课程学习(下)》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戴加林  出版年:2011
通过列举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实际情况,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分析,发现小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优越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广大教师如何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效果提供了的力的科...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数学 优越性  
如何运用教学语言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6
《作文成功之路》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金莉  出版年:2016
正确的运用教学语言,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语言,让课堂更精彩,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 教学课堂 精彩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7
《好家长》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沈宝富  出版年:2016
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自然也是极为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的,而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教师们频繁的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并且收到了极好的反响。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简要阐述,从而对如何更加...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创设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8
《新课程学习》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张国凤  出版年:201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并形成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过程 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  形成能力  课堂气氛
交往,学生对文本应有的行动
9
《中小学教师培训》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陈林  出版年:20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其核心必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的对话,应是一种有来有往的活动。文本相对处于静态,因此需要学生采取行动"唤醒"文本。"交往"是学生应采取的最好的行动。具体来讲,...
关键词:交往 文本 游戏 实践  批判  
对“文包诗”教学的新审视、新定位
10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陈林  出版年:2011
“文包诗”,从字面解释,意即“文章包着诗”。苏教版教材中的“文包诗”显然有特定的含义:“文”是对“诗”的意思、背景或情感的描述;“诗”是对“文”的凝结和升华。这种编者精心编撰的教材体文本,自课改以来已实施多年。当前,审视...
关键词:教学重点 “诗”  教育价值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文”  教材  苏教版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