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海洋地质 表层沉积物 珊瑚礁 地球化学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水利类 经济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1,369H指数:21WOS: 78 EI: 59 北大核心: 130 CSCD: 127
-
排序方式:
-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2300a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 1
- 《中国科学(D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向荣 杨作升 Y.Saito 郭志刚 范德江 李云海 肖尚斌 石学法 陈木宏 出版年:200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0211022;402060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ZCX3-SW-220)资助
-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
- 关键词:东海陆架 泥质区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小冰期 晚全新世
- 南海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 EI收录)
- 2
-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郝天珧 徐亚 孙福利 游庆瑜 吕川川 黄松 丘学林 胡卫剑 赵明辉 出版年:20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4058,40804016);中国科学院创新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联合资助
- 利用南海最新的重磁资料,在岩石物性分析和全海域分带变倾角化极磁异常反演磁性基底分布的基础上,选择6条典型剖面拟合反演其密度与磁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部结构的对比分析.反演中尽可能以海底地震仪探测数据(OBS)、多道地...
- 关键词:南海,共轭大陆边缘,物性拟合剖面,构造属性,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
- 3
- 《沉积学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方建 李安春 肖尚斌 万世明 刘建国 张永超 出版年:200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6032,40776030)资助
- 通过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岩性、粒度以及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是湖水或海水深度、气候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岩芯底部60.20~41.00m(17.3~13...
- 关键词:古环境 末次冰消期 粒度 东海内陆架 EC2005孔
-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 ( EI收录)
- 4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向荣 杨作升 郭志刚 Saito Y. 范德江 肖尚斌 陈木宏 出版年:20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90211022;402060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220).
-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检出了B2孔含有4个粒度组分:>65.6、65.6~10.5、10.5~1.3和<1.3 μm,其中>65.6μm粗组分含量很低,...
- 关键词:东海泥质区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气候变化 全新世
- 南海东沙西南海域冷泉碳酸盐岩特征及其意义
- 5
- 《现代地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忠 杨华平 黄奇瑜 颜文 陆钧 出版年:200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3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21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204)
- 海底冷泉流体或自生碳酸盐沉积可为碳氢化合物(主要指常规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有利线索。对东沙群岛海区、神狐海区和ODP184-1146钻孔碳酸盐沉积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海区碳酸...
- 关键词:碳酸盐沉积 冷泉流体 天然气水合物 冷泉生物群落 东沙西南海域
-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发育机制的模拟研究 ( EI收录)
- 6
- 《地学前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谢文彦 张一伟 孙珍 姜建群 出版年:200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06012);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华光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西北陆缘上一个北东走向的伸展裂陷带,向西与北西走向的莺歌海盆地相接,因此其构造演化包含了较多红河断裂走滑活动的信息。综合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琼东南盆地的发育既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南东向—南南东...
-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新生代发育机制 红河断裂走滑作用 物理模拟
- 南海东北部南澳大地震(M=7.5)震中区的地壳结构特征与震源构造 ( EI收录)
- 7
-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徐辉龙 丘学林 赵明辉 孙金龙 朱俊江 出版年:2006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2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47602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4833201002)资助.
- 通过对1918年南澳大地震(M=7.5)震中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和记录史料比较研究分析,该地震震中位于北东东向滨海断裂带与北西向黄岗水断裂带的交汇处,地震所产生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和北西向张性断裂反映了地震的震源应力场为北西-...
-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 1918年南澳地震 滨海断裂带 地壳结构 低速层 震源构造
-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 ( EI收录)
- 8
-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孙珍 赵中贤 李家彪 周蒂 王章稳 出版年:20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4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KZCX2-YW-Q05-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05)联合资助
- 廷贾断裂以东的南沙地块与南海北部陆缘共轭,因此其构造过程研究对认识整个南海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破裂不整合面(BU)和碰撞不整合面(CU)是控制南沙地块内盆地演化的骨架界面;为了揭示南沙...
- 关键词:南沙地块,破裂不整合(SCSU),碰撞不整合(CU),前隆,岩石圈强度
- 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
- 9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苏明 张成 解习农 王振峰 姜涛 何云龙 张翠梅 出版年: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028009;41002031);油气资源与探测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PRP/open-1205)资助
- 利用2D/3D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详细解剖了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积背景对琼东南盆地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控制.晚中新世以来的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导致了陆坡区的沉积物易发生失稳,从而为中央峡谷体系沉积充填提供了物源.峡谷...
- 关键词:深水峡谷体系 相对海平面变化 沉积物供给 构造活动 琼东南盆地
- 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底浅层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之比较
- 10
- 《海洋技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工程中心 卢博 李赶先 黄韶健 张福生 出版年:20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6012和4047602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新基金前沿领域项目课题
- 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存在着差异,这与海区海底地质和沉积环境有关。取样所及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分析表明:黄海实验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东海实验海区海底有3种沉积类型,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
- 关键词:沉积物声学 物理性质 黄海 东海 南海北部大陆架 中国 浅层 沉积类型 海底沉积物 沉积环境 海底地质 纵波声速 横波声速 海区 分析表 含水量 实验 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