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  ( EI收录)  

Tectonic analysis of the breakup and collision unconformities in the Nansh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珍[1] 赵中贤[1] 李家彪[2] 周蒂[1] 王章稳[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4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KZCX2-YW-Q05-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05)联合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54

期  号:12

起止页码:3196-32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廷贾断裂以东的南沙地块与南海北部陆缘共轭,因此其构造过程研究对认识整个南海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破裂不整合面(BU)和碰撞不整合面(CU)是控制南沙地块内盆地演化的骨架界面;为了揭示南沙地块内的主要构造过程,本文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侧重对两个重要界面开展构造分析.结果显示:南沙地块内的破裂不整合面(BU)存在穿时现象,在地块东侧的礼乐盆地时代为T60(约23.8 Ma),而在地块西侧的北康和南薇西盆地内,BU时代为T40(约16 Ma),与碰撞不整合面重合.碰撞不整合面在南沙地块东部也为1 6 Ma左右.碰撞之后的几个构造界面时代比较一致,而之前的张裂事件界面可能也有穿时性.深度与空盆构造沉降速率一阶拟合结果显示,南沙地块中西部从Tg以后就表现出伴随前陆作用的岩石圈挠曲,90N09剖而和94N07剖面上,前隆的高度逐渐增高,并在16 Ma的层面上表现出最大的前隆高度,之后减弱;整体上挠曲程度西强东弱,且挠曲形态也存在很大差异,推测与岩石圈强度、俯冲的古南海洋壳宽度和陆陆接触的先后顺序等因素有关.

关 键 词:南沙地块,破裂不整合(SCSU),碰撞不整合(CU),前隆,岩石圈强度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