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方建[1,2] 李安春[1] 肖尚斌[3] 万世明[1] 刘建国[4] 张永超[5]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5]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

出  处:《沉积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6032,40776030)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27

期  号:1

起止页码:118-1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岩性、粒度以及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是湖水或海水深度、气候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岩芯底部60.20~41.00m(17.3~13.1ka BP)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序列,可划分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个沉积亚相,物质来源主要是湖盆流域物质的输入。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海水自13.1k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41.00m的海相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滨—近滨—浅海三个沉积亚相,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自12.3ka BP开始,研究区受到沿岸流影响,长江物质开始影响研究区,7.3ka BP以来主要是来自长江的悬浮体在沿岸流作用下输送沉积而形成,稳定的泥质沉积物开始形成。全球性重要气候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8.2ka冷事件在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也得到了良好揭示。

关 键 词:古环境 末次冰消期 粒度 东海内陆架 EC2005孔  

分 类 号:P534.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