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叶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普洱茶    茶业    茶史    茶馆文化    LD50    

研究学科:轻工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57H指数:3北大核心: 1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1
《茶叶科学》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宜良茶厂;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 刘勤晋 陈文品 白文祥 李清泽  出版年:2003
本研究为农业部普洱茶行业标准制订资助项目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
关键词:普洱茶 急性毒性 安全性  昆明种小白鼠  茶汤灌胃法  云南  大叶烘青绿茶  LD50 症状 灌胃剂量  食用安全性
五十年来国内外茶业发展状况的比较
2
《广东茶叶》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肖纯 高玉柱  出版年:2001
本文对近50年来国内与世界各国茶园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贸易、世界茶叶消费等作了分析比较后指出;世界产茶的国家已超过56个,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有茶叶生产、消费自给自足条件,我国的茶叶生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五十年来,...
关键词:茶业 发展状况  茶叶生产 当代  茶叶消费 茶叶科技
绿茶制造中果胶甲酯酶活性的变化
3
《中国茶叶加工》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肖纯 梁照  出版年:2001
本文探讨了存在于茶树新梢中的果胶甲酯酶(PE,E.C.3.1.1.11)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E影响绿茶中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对果胶水解产物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PE活性与新梢嫩度、品种有关,并随新梢伸育程度...
关键词:绿茶 果胶甲酯酶 活性 新梢嫩度  品质  
我国西南山地民族“吃茶”习俗起源与现状研究
4
《中国茶叶》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新加坡华夏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 刘勤晋 龚加顺 杜维春 徐荣波  出版年:2003
一、前言 我国西南,一般指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五省一市,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方,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在其边缘山区,至今保存着成片的野生茶树群落,当地各民族还沿袭传统,栽...
关键词:中国  西南地区  山地民族  “吃茶”习俗  起源  现状  茶文化 分布  种类  形式  保存  
方便沱茶的研制
5
《福建茶叶》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肖纯 许英 赵其洲  出版年:2001
本文介绍了一种沱茶制造新工艺 ,并经对产品进行了感官审评和嗜好性分析。结果表明 :按本方法生产的方便沱茶除品质独特外 ,还明显改进了沱茶的卫生性和方便性。通过技术经济分析 ,揭示该产品要走向市场 ,尚有待改进。其主要问题...
关键词:方便沱茶  研制  加工工艺  感官审评 嗜好性分析  品质  
普洱茶
6
[行业标准]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 2004-04-16 (现行) 出版年:2004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俗称“滇青”)经熟成在加工和压制成型的各种普洱散茶、普洱压制茶、普洱袋泡茶。
关键词:普洱茶
赴台学术交流参观考察
7
《茶报》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刘勤晋  出版年:1999
关键词:台湾  农业政策 茶业 考察报告  
巴渝茶史溯源——兼谈重庆茶馆文化
8
2000刘勤晋  出版年:2000
<正>重庆,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嘉陵江与长江合流处。旧城区因三面临水,古称江洲。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巴族受楚威胁,被逼西迁,从湖北清江流域辗转川东、建都江洲,故重庆又称“巴子之都”。上古时期...
普洱茶
9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 (现行) 出版年:2004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熟成再加工和压制成型的各种普洱茶散茶、普洱压制茶、普洱袋泡茶。
关键词:普洱茶
巴渝茶史溯源—兼谈重庆茶馆文化
10
《茶报》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刘勤晋  出版年:1999
关键词:重庆  茶馆文化 茶史 饮茶习俗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