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翻译    英语    语用学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被引量:716H指数:13北大核心: 25 CSSCI: 16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同济大学英语系 向明友  出版年:2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经济分析语用学"(0 1JA740 0 2 8)内容的一部分
本文在语用层面上将传统的经济语言重新界定为 :经过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言语。在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作者构拟了指导言语优化配置的新经济原则 ,该原则由言语配置的一般均衡准则、前提共识准则、择近准则、...
关键词:言语配置 语用学 新经济原则  
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对上海部分著名路段商店和单位牌名等翻译错误的调查
2
《中国翻译》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万正方 单谊 陈婷 谢泽畅 沈月红  出版年:2004
本文拟从对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部分著名街道上的商店、单位等出现的错误翻译的调查入手,对这些错误翻译提出了修改 建议,并指出翻译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以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名称翻译 国际化  上海  
输入方式、输入次数与语篇理解
3
《外语教学与研究》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戴劲  出版年:2007
教育部第二批大学英语教改项目(教育部高教司函[2005]192号;项目序号153)部分成果
英语读、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通常涉及到四种输入方式(读、听、视听及字幕视听)和重复性输入。本文着重调查输入方式和输入次数这两个因素在促成语篇理解方面的差异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在对语篇理解的作用上,四种输入方式之间存在显...
关键词:输入模式  输入次数  语篇理解
会话幽默的心理机制和认知基础
4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朱锡明  出版年:2002
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话幽默中降格和升格两种心理预设机制 ,进而从语言变异的角度举例说明了其最为常见的语言表现形式 。
关键词:会话幽默 心理机制 认知  心理预设  范畴化 概念化
从翻译目的看异化翻译
5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英语系 胡卫平  出版年:2001
忠实翻译可采用归化翻译手法,亦可采用异化翻译手法。中国一千多年的翻译史证明归化翻译始终在中国占着上风。但社会在发展进步,译者要在全球一体化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忠实地翻译外来知识,就必须在坚持归化翻译的同时注重异化翻译。因...
关键词:翻译目的 翻译者职责  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 翻译理论 语言 文化  原语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经济学背景
6
《外国语》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向明友  出版年:2000
本文通过对索绪尔的有关学术思想与索氏同时代的经济学思潮的对比和分析 ,推定索绪尔的语言价值学说 ,组合、聚合学说及共时、历时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当时德国、法国、瑞士及奥地利等国家的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的影响或启示。文...
关键词:索绪尔  语言理论 经济学背景  学术思想 语言价值学说  言语行为
经济分析语用学说略——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四
7
《外语与外语教学》同济大学英语系 上海200092 向明友  出版年:2002
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经济分析语用学”(0 1JA740 0 2 8)内容的一部分
语用学的发展近20多年来虽然日新月异,但其内部仍然纷争四起,其发展仍面临困境.我们接受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关于言语交际行为同样是一种交换行为的思想,认为人类言语交际行为与经济行为中的各种交换相似,同样可以将经济学...
关键词:语用学 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语用学  
《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
8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夏登山  出版年:2004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 ,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 ,都不能以寥寥数词译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命名艺术又是《红楼梦》重要的创作特色 ,不可漏译。因此 ,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
关键词:红楼梦 姓名翻译  文化内涵 注释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9
《福建外语》同济大学英语系 牛强  出版年:200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几点外语教改的初步设想。针对我国国情 ,笔者认为 (1)应重新考虑是否应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 ,笔者认为“马拉松”似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于外语教学 ;(2 )应尝...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从隐喻看英汉文化差异
10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孙琦  出版年:2002
本文从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试证明英语文化的科学想象特点和显性求异性 ,汉语的模糊求同思维特点和人文行为性。并从中考察书面语倾向和口语化对两种语言产生的影响。从而说明隐喻不仅是修辞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课题 。
关键词:隐喻 认知性思维  英语文化 汉语文化 文化差异 认知心理学 首创性  口语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