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语文高考    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    语文    选文    

研究学科:哲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89H指数:4北大核心: 28 CSSCI: 9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
1
《语文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考试中心 倪文尖 张开  出版年:2020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课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新高考语文科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研究”(课题编号:GJK2017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是深化新时代高考...
关键词: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内容改革 语文教育研究 语文高考 考试大纲 实践指南  育人目标
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以《听听那冷雨》为例
2
《语文学习》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郑桂华  出版年:2008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好散文,却未必是一篇好课文!”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如是说。这种观点看似矛盾难懂,却表现出了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见地:一篇好散文只需要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一篇好课文,则还需要有明显的教学特征。
关键词:《听听那冷雨》 散文教学 内容开发  路径  语文教师 审美特征 语文教学 教学特征
能力测试点与试题之间的“张力”:国际阅读测评项目的经验
3
《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叶丽新  出版年:2014
201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框架研究"(项目编号:DHA1202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学"现象之一是文本的品味被答题套路的训练所代替。引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大规模考试中,对语文能力测试点的定位、理解偏于简单化,语文能力测试点与试题之间的对接过于模式化。综观PISA、PIRLS...
关键词:语文考试 能力测试点  试题
国际阅读《测评框架/说明》的特征和启示——“测验文件”编撰的角度
4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叶丽新  出版年:2013
201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框架研究"(课题编号:DHA1202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测验文件"的编撰规范和技术角度来看,PISA、NAEP和PIRLS三个国际阅读水平测评项目的《测评框架/说明》有如下共同的特征:科学的内容体系、清晰的表达方式、可靠的理论依据。透过这些显性的技术和策略,我们可以感受到...
关键词:PISA阅读测评框架  NAEP阅读测评框架  说明  PIRLS测评框架  测验文件  
从比喻到隐喻——隐喻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
5
《语文学习》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徐默凡  出版年:2009
“隐喻”(metaphor)和“比喻”有何区别?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语言观的现代性转向。我们知道,传统的语言观有三个根本性假设:
关键词:隐喻理论 “比喻”  教学实践 语文 语言观 现代性  根本性
学习共同体与“好课”概念的颠覆
6
《语文学习》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王意如  出版年:201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在知识储备上的优势正在消解。“在电子媒介时代.知识信息是‘没有边界的’,教师作为个体,即使是‘鞠躬尽瘁’也无法达到学生获得信息的边界”。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概念  电子媒介时代 知识信息 知识储备 网络时代  教师  边界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口语能力的分化
7
《语文建设》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默凡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行事语力表达手段研究"(项目批准号:14BYY122)阶段性成果
一、口语教学的现状口语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详细说明了各年段口语交际的主要教学内容,摘录如下:第一学段(...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  言语行为理论 第一学段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交际 交际场合 运用水平  语言美 交际意图 社会规约
回归古诗词学习的正道——再谈中学生古诗词鉴赏问题
8
《中学语文教学》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赵志伟  出版年:2016
题目用“再谈”,是因为在2004年第11期《语文学习》上,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谈古诗词鉴赏的文章,当时的基本观点是让现在的中学生鉴赏古诗词是超越了他们的水平,如果教学方法不加改变的话,我们想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语文学习》  中学生 正道 回归  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 文章  
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语言刍议——以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
9
《语文学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徐默凡  出版年:2009
与数学、外语等科目相比.语文的高考成绩一直不高。以上海2008年高考为例.有近10万人参加高考,数学最高分是满分150分(2.12),英语最高分是146分(7人),语文最高分只有132分(1人)。这个132分折算成百分制...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命题语言 高中毕业生 百分制  高考成绩  语文成绩  高分  
文献学视域下的教材文言文本释读商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疑误举隅
10
《语文学习》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陈明洁  出版年:2019
较长时期以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章在文本和注释上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以致在学术期刊上经常看到指误、商榷的文章。自2016年起,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统编,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也已编纂告竣并投入使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  学术期刊  文献学 疑误 文言文  视域下  统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