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    英语    汉语    版权保护    互联网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291H指数:8北大核心: 8 CSSCI: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启示
1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张晓兰  出版年:2004
错误是写作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分析错误及错误形成原因对于写作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实际收集的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词汇和思维限制四方面分析了错误的成因,并...
关键词:写作 错误分析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
2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胡安江  出版年:2004
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通常是用来表达或增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的。文学译者在翻译处理这些"未定点"时就不能不顾及它们潜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与操纵。而采用化隐为显的办法往往会使文本的文体价值、诗学功能和审美效...
关键词:不确定性和空白  文学翻译 影响与操纵  审美效果 读者  
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3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张晓兰  出版年:2006
针对学生没有英语写作基础,写作无从下笔的特点,笔者将合作学习原则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合作,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写作动机和兴趣。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写作 写作水平 写作动机 写作兴趣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论加里·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
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胡安江  出版年:2005
加里.斯奈德在立足于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对寒山诗进行了创造性“误读”,从而使寒山诗在旅行至东道国后获得了合法身份并一跃成为其文学体系中的经典。而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又进一步强化了译者所代表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 寒山诗 文本旅行 变异  创造性误读
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研究
5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张晓兰  出版年:2004
有效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有效提问的含义、影响有效提问的因素、有效提问的原则和有效提问策略四个方面入手,分析、论证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可以找出实施课堂提问的高效手段,并希望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有所启...
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 兴趣  课堂参与 策略  
语篇的互动性研究
6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柴改英 任大玲  出版年:2003
语篇的互动性指语篇、说写者、听读者、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的性质,促 进语篇生成和语篇理解的研究,为阅读、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语篇互动性研究多见于文学语篇,如读者意识分 析、接受反映理论等,近...
关键词:语篇 互动性  新修辞学 语用学
妥协与变形——从“误译”现象看传统翻译批评模式的理论缺陷
7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胡安江  出版年:2005
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介入和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得不作出某种妥协与变形。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而遭到边缘化,译者的主体性突显。大量译作对原作的情节、叙事结构等方面均有严重的增删和改译。传统的翻译批评模式对这种现象缺乏科学合...
关键词:妥协与变形  社会文化语境 译者主体性 翻译批评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的目的和方法
8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文永超  出版年:2011
林纾是晚清时期中国文学译坛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有"译界之王"之称。选取了林纾早期所译的一部杰作《黑奴吁天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他翻译的目的和方法。林纾的翻译目的包含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为了达到其目的,采用了保留、节略、删除...
关键词:目的论 翻译目的 翻译方法
对峙 融合 淡化——对《谁是爱尔兰人》的文化解读
9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温红佳  出版年:2003
新生代华裔美国小说家任碧莲的创作主题涵盖了文化、种族、移民等诸多问题。她在1999年发表的短篇小 说《谁是爱尔兰人》从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叙述视角,以风趣幽默的笔调,表现了在美国文化语境下两代人之间、主流 文化与母体文化以及...
关键词:对峙 融合  淡化 主流文化 母体文化 族性意识  
黄色壁纸·疯女人·女性作家的困境与反叛
1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钟升  出版年:2002
《黄色壁纸》中,房间、黄色壁纸和疯女人等一系列意象是对现实中女性作家的写作困境和反叛方式的隐喻;女性作家必须打破男性文本的禁锢,建构自己的文本方式,才能最终搭建起真正属于女性作家自己的"房间"。
关键词:《黄色壁纸》 女性作家 男性中心主义 男性文本 写作  美国  小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