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武夷岩茶    生化成分    茶树    感官品质    教学改革    

研究学科:轻工类    生物科学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099H指数:17WOS: 28 EI: 6 北大核心: 224 CSCD: 9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 EI收录)
1
《食品科学》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云霄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邵淑贤 徐梦婷 林燕萍 陈潇敏 方德音 蔡捷英 王金焕 金珊 叶乃兴  出版年:2023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9);云霄黄观音品质特征研究项目(KH210229A);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FJZTF01)。
为探究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
关键词:黄观音  乌龙茶 产地判别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
2
《武夷学院学报》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石玉涛  出版年:2014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探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茶学专业英语》课程应为地方茶产业培养具备使用英语进行茶叶营销推广、茶...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  应用技术型 茶学 专业英语 教学
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省高校茶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武夷学院国际茶业研究中心;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 王飞权 冯花 王芳 张见明 洪永聪 郑瑜丹 罗盛财  出版年:2015
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13N0033);武夷学院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L1208);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2011N3026);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K2012054)
对武夷山茶区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6%,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2.0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
关键词:武夷名丛  茶树资源 生化成分 多样性分析  
基于ATD-GC-MS技术的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分析
4
《食品工业科技》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水木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邵淑贤 王淑燕 王丽 赵峰 陈潇敏 吴秀秀 叶乃兴  出版年:2022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7181);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FJZTF01)。
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对不同品种牡丹制成的白牡丹茶进...
关键词:白茶 白牡丹茶  茶树品种 香气 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TD-GC-MS)  
摇青和揉捻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5
《热带作物学报》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武夷学院国际茶业研究中心;武夷山市齐唯茶业有限公司 王飞权 冯花 朱晓燕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杜红 陈荣冰  出版年:2019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No.2019N0023);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No.2018N2004);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
关键词:黄观音  白茶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艾草总黄酮工艺
6
《食品研究与开发》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杨宇华 郑宝东 黄艳 潘婷婷  出版年:2018
2017年武夷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科技)(一般项目)"艾草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XL201703)
以艾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艾草中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艾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艾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
关键词:超声波 艾草  总黄酮 响应面法
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7
《现代食品科技》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学院茶业国际研究中心 冯花 王飞权 张渤 张见明 陈荣冰 宫晓静 陈虹 黄毅彪 叶江华  出版年:2021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9N002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1L3058,2020L3031);武夷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YJ202112);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2019J01);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2019I0020);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茶学)建设(SJZY2019004)。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和大白茶(ZD)、福鼎大毫茶(FD)、福建水仙(SX)和梅占(MZ)白牡丹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明不...
关键词:茶树品种 白牡丹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武夷岩茶品质成分在线检测 ( EI收录)
8
《农业工程学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赵峰 林河通 杨江帆 叶乃兴 俞金朋  出版年:2014
福建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专项-武夷岩茶品质智能化评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2013N5009)
为了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武夷岩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在线检测应用,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70个武夷岩茶样品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测定了其品质组分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水分、茶多酚、咖啡因和粗纤维的分布范围...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品质分析  模型  武夷岩茶 定量测定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9
《热带作物学报》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学院国际茶业研究中心 王飞权 李纪艳 冯花 罗盛财 林美菁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陈荣冰  出版年:2019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No.JAT170581);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No.2018N2004)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
关键词: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叶片解剖结构 抗逆性 生产力指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连作茶树根际土壤自毒潜力、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10
《热带作物学报》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王海斌 陈晓婷 丁力 邱丰艳 孔祥海 叶江华 贾小丽  出版年:201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D0200900);国家948项目(No.2014-Z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6M60049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2017J05057);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开放基金(No.NYST-2017-0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No.JAT170573);龙岩学院人才引进项目(No.LB2015001)
为了分析茶树连续种植后对茶树根际土壤生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4、9、30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探讨植茶年限与土壤自毒潜力、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茶...
关键词:茶树根际土壤  自毒作用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