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套作    大豆    玉米    玉米-大豆    干物质积累    

研究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生物科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建筑类    

被引量:2,919H指数:30WOS: 62 EI: 2 北大核心: 230 CSSCI: 1 CSCD: 23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行距配置对作物生物量、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1
《作物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杨峰 娄莹 廖敦平 高仁才 雍太文 王小春 刘卫国 杨文钰  出版年:20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100402);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96;201103001)资助
空间配置是影响间作套种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固定玉米–大豆套作带宽200 cm,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设置4个玉米窄行行距为20 cm(A1)、40 cm(A2)、60 cm(A3)和80 cm(A4)套...
关键词:玉米 大豆 套作 空间配置  土地当量比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产量、氮营养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
2
《草业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雍太文 杨文钰 向达兵 陈小容 万燕  出版年:2012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19);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NG0014)资助
采用多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A5,麦/玉/薯)5种种植模式的生物积累和氮素吸收特性,以探讨麦/玉/豆套作体系的种间竞...
关键词:小麦/玉米/大豆  套作 产量  氮素吸收 种间竞争力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
3
《中国农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大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程彬 刘卫国 王莉 许梅 覃思思 卢俊吉 高阳 李淑贤 Ali RAZA 张熠 Irshan AHMAD 敬树忠 刘然金 杨文钰  出版年:20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00090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项目(SCCXTD-2020-20);高原藏区油料产业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项目(2021ZHFP0010)。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根系生长、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
《应用生态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雍太文 杨文钰 向达兵 陈小容  出版年:2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100400);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19)资助
采用多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和小麦/玉米/甘薯(A5)5种种植模式的根际环境变化特征和根系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A1、A2、A3和A5相比,A4提高...
关键词:小麦/玉米/大豆套作  土壤微生物 根系生长 根际微生态
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组合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5
《中国农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崔亮 苏本营 杨峰 杨文钰  出版年:2014
"973"计划项目(2011CB10040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3096)
【目的】发展间种套作大豆是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优化群体配置,改善群体光分布特征,实现大豆对有效光能的高效利用,为套作大豆高产栽培及群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1...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光分布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特性 产量  
配施有机肥减氮对川中丘区土壤微生物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6
《水土保持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王兴龙 朱敏 杨帆 豆攀 张嘉莉 马晓君 袁继超 孔凡磊  出版年:2017
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2016YFD030030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705)
通过田间减施氮肥试验,设置减氮20%+不施有机肥(N_1O_0),减氮20%+普通有机肥(N_1O_1),减氮20%+生物有机肥(N_1O_2),减氮40%+不施有机肥(N_2O_0),减氮40%+普通有机肥(N2O1)...
关键词:减氮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酶 玉米产量  
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7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张晓娜 陈平 庞婷 杜青 付智丹 周颖 任建锐 杨文钰 雍太文  出版年:2017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突破性粮油作物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NYZ005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盆地典型间套作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研究(2016YFD030020205)
【目的】为探明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揭示玉米/豆科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间作(MS)、花生单作(PP)、玉...
关键词:玉米 大豆  花生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种间竞争 产量  
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8
《作物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王一 杨文钰 张霞 雍太文 刘卫国 苏本营  出版年:20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1004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PS19)资助
间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技术,而遮阴限制间套作大豆产量,且间作和套作大豆被遮阴的生育时期不同。为明确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对桂夏2号、南...
关键词:大豆 遮阴 形态  产量  生育时期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对大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9
《核农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范元芳 刘沁林 王锐 蒋晓蓉 杜维维 杨文钰 杨峰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6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9);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04051568)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生长策略、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品种中黄39为试材,采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净作2种不同的种植模式,研究间作下大豆的形态、物质分配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作大豆植株...
关键词:间作 大豆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产量  
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研究进展
10
《中草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张亚琴 陈雨 雷飞益 李思佳 石峰 窦明明 马留辉 陈兴福  出版年:2018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11NZ0098-12-01)
化感自毒作用是造成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会降低药用植物产量与品质。随着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其连作障碍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 化感自毒作用  连作障碍 化感自毒物质  生长发育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