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and Yield in the Maize/Soybean and Maize/Peanut Intercropping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晓娜[1] 陈平[1] 庞婷[1] 杜青[1] 付智丹[1] 周颖[1] 任建锐[1] 杨文钰[1] 雍太文[1]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

出  处:《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突破性粮油作物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NYZ005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盆地典型间套作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研究(2016YFD030020205)

年  份:2017

卷  号:35

期  号:4

起止页码:484-4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核心刊

摘  要:【目的】为探明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揭示玉米/豆科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间作(MS)、花生单作(PP)、玉米/花生间作(MP)等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种间竞争强弱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间作降低作物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MS处理显著低于MP处理,物质分配比例为吐丝期之前茎秆分配比例增加,吐丝期后穗分配比例增加,且MS处理显著高于MP处理。间作大豆、花生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大豆鼓粒期或花生饱果期之前为茎、叶高,之后为荚果高。MS和MP处理的玉米显著减产10.4%、18.5%;大豆和花生显著减产8.4%和48.7%。MS和MP的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81、1.33,且MS比MP的系统产量高13.6%。玉米对大豆的种间竞争力(Ams<0)和产量的营养竞争比率(CRms<1)较弱,而对花生则表现为竞争能力较强(Ams>0,CRms>1)。【结果】间作种植模式可通过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及种间竞争关系影响作物产量构成因子,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两种间作种植模式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花生间作的增产效应高。

关 键 词:玉米 大豆  花生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种间竞争 产量  

分 类 号:S3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