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Yield and Stem Lodging Resistance of Soybean in Maize-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彬[1,2] 刘卫国[1] 王莉[1] 许梅[1] 覃思思[1] 卢俊吉[1] 高阳[1] 李淑贤[1] Ali RAZA[1] 张熠[1] Irshan AHMAD[1] 敬树忠[2] 刘然金[2] 杨文钰[1]

CHENG Bin;LIU WeiGuo;WANG Li;XU Mei;QIN SiSi;LU JunJi;GAO Yang;LI ShuXian;Ali RAZA;ZHANG Yi;Irshan AHMAD;JING ShuZhong;LIU RanJin;YANG WenYu(College of Agronomy,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in Southwest,Ministry of Agriculture/Sichu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rop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Chengdu 611130;Chengdu Da Mei Seeds Co.,Ltd.,Chengdu 610066)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611130 [2]成都大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66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00090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项目(SCCXTD-2020-20);高原藏区油料产业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项目(2021ZHFP0010)。

年  份:2021

卷  号:54

期  号:19

起止页码:4084-40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关 键 词: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分 类 号:S513] 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