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遗址    植物遗存    陶器    仰韶文化    出土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轻工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56H指数:6WOS: 14 EI: 3 北大核心: 62 CSSCI: 36 CSCD: 2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河南淅川申明铺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
1
《华夏考古》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 刘焕 宋国定 龚一闻 蒋洪恩 王昌燧  出版年:2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ZH094)的资助
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
关键词:申明铺遗址  浮选 植物遗存 古代农业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古墨的科技分析
2
《南方文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管理 任萌 徐长青 杨军 杨益民  出版年:2018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昌西汉海昏侯出土古墨研究>(项目编号:17LS05)
本工作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古墨样品进行综合分析,证明其为早期人工制作的松烟墨块;并且通过与现代松烟墨粉及墨锭的对比研究,推断其中可能添加了动物胶。
关键词:西汉海昏侯墓  松烟墨  红外光谱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动物胶
化隆县纳卡遗址彩陶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3
《南方文物》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钟黎 肖永明 王涛 罗武干 王昌燧  出版年:201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EW-QN607)
本文利用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分析了青海省化隆县纳卡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彩陶。结果显示:马家窑文化黑彩在不同文化阶段其显色机理不同,半山阶段黑彩以磁铁矿及...
关键词:青海  彩陶 颜料 拉曼光谱
中国有机残留物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4
《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杨益民  出版年:2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ZH107);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指从残留物载体中提取有机分子,利用科技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判断有机残留物的生物来源,从而了解古代动植物的加工、利用和相关载体的功能等。中国有机残留物分析工作已开展40余年,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需...
关键词:科技考古 动植物利用  有机残留物分析  生物标记物 脂质分析  蛋白质组
中国古代儿童断奶模式与喂养方式初探——以安徽薄阳城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5
《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滁州市文物所 夏阳 张敬雷 余飞 张辉 王婷婷 胡耀武 Benjamin TFULLER  出版年: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籍青年科学家项目(415501102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18);中国科学院国际访问学者项目(2016VBC0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953803)
了解古代儿童的断奶模式和喂养方式,可望为揭示古代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以及其死亡原因提供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近些年来,通过对古代儿童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古代儿童的断奶模式和喂养方式,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的研究前...
关键词:薄阳城遗址  儿童 断奶模式  喂养方式  碳、氮稳定同位素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6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明朝方 张文江 朱剑 姚政权 宋国定 管理 徐长青 樊昌生 崔涛 王昌燧  出版年: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75265,11205073);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项目资助;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2015ckg002)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
关键词:景德镇  早期青白瓷  类型学 色度
吐鲁番晋唐时期的农业活动研究——以吐峪沟石窟作物遗存为例
7
《农业考古》中国科学院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荆磊 王龙 蒋洪恩  出版年: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汉唐期间线路先民的农业活动与环境适应——以新疆为例”(项目编号:41672171)
本文根据新疆吐鲁番晋唐时期的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小麦、粟、黍等6种粮食作物遗存,结合当地出土文献,探讨了先民对谷物的利用情况。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当地先民以小麦、粟、黍等3种谷物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青稞也得到了较多的栽培,除食...
关键词:吐峪沟石窟  晋唐  农业活动
分水岭东周墓地铜器材质、工艺及矿料特征的再认识
8
《南方文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南普恒 贾尧 高振华 罗武干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219);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第七批);山西省青铜器修复保护技术开发实验室运行补贴项目(2019)共同资助。
分水岭墓地M269和M270是晋文化墓葬中重要的春秋中期墓葬。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合金成分分析、铸造工艺考察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对M269、M270、M26及M229部分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进行了科学分析。...
关键词:分水岭墓地  材质工艺  矿料来源 春秋中期
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的LIBS-PCA分析 ( EI收录)
9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吴卫红 姚政权 王京 张又尹 朱剑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4)资助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进行快速检测和统计分类的研究。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是我国南方地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玉器、石器和陶器...
关键词:凌家滩遗址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主成分分析 羼和料  
古代蛋白质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0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杨益民 张国文 陶大卫 张建  出版年: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41172164);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号:2013281)的资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现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日渐明显,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一翼的优势已明确显现,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视角,拓展并深化了中国考古...
关键词:科技考古 蛋白质组学  古食谱分析  植物考古学  GIS技术  稳定同位素 农业起源 聚落考古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