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儿童断奶模式与喂养方式初探——以安徽薄阳城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ildren's weaning patterns and feeding practices in ancien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夏阳[1,2] 张敬雷[3] 余飞[4] 张辉[5] 王婷婷[1,2] 胡耀武[1,2] Benjamin TFULLER[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100049 [3]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210023 [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230061 [5]滁州市文物所,滁州239000

出  处:《人类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籍青年科学家项目(415501102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18);中国科学院国际访问学者项目(2016VBC0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953803)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110-1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RWSKHX、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了解古代儿童的断奶模式和喂养方式,可望为揭示古代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以及其死亡原因提供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近些年来,通过对古代儿童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古代儿童的断奶模式和喂养方式,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的研究前沿,但在我国尚无任何相关报道。为此,本文以安徽滁州薄阳城遗址人骨(包含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成年人)样品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同一个体肋骨和肢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比较,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周时期儿童的断奶模式及喂养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2岁已有辅食的摄入,大多数儿童在3-4岁已经完成断奶;断奶后的儿童,其食物中包含更多的植物作为辅食。本研究,印证了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关儿童喂养模式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的医书《千金方》),也为系统探索我国古代儿童的断奶模式和喂养方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关 键 词:薄阳城遗址  儿童 断奶模式  喂养方式  碳、氮稳定同位素  

分 类 号:O61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