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豆    黄麻    生长素    SSR    药用植物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轻工类    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464H指数:11WOS: 18 EI: 5 北大核心: 86 CSSCI: 1 CSCD: 7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白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代谢产物特征比较 ( EI收录)
1
《食品科学》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茶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福建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 李鑫磊 俞晓敏 林军 赵小嫚 张妍 林宏政 郝志龙 金心怡  出版年:202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6B06);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KNJ-151000);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福建省现代农业茶产业体系建设项目(NYT2017001);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N2015N0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T180143);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2018S2017)。
探究白茶的代谢物特征及其形成的加工学原理,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白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鲜叶样品和不同茶类中全部代谢物丰度,并对...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茶叶加工 不同茶类  白茶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 EI收录)
2
《食品科学》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与代谢组学中心;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徐邢燕 陈思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  出版年:202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T2017001;闽农综[2019]114号);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专项(2013-51);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经费项目(102/71201801101);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1610)。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武夷肉桂茶  PH值 电导率 色差 滋味物质  
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3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郑龙章 张春霞 黄森慰  出版年:2009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2105);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08067)
本文探讨影响茶农使用农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建设生态茶园,优化茶叶生长环境;(2)加强茶农使用农药知识技术培训;(3)创新茶产业组织模式;(4)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茶农 使用农药行为  影响因素
黄麻应用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4
《作物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实验观测站/福建省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中心 郭艳春 张力岚 陈思远 祁建民 方平平 陶爱芬 张列梅 张立武  出版年: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1369);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E06)资助。
构建并研究黄麻应用核心种质是促进黄麻遗传育种和挖掘优异基因的必要途径。在300份黄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观察统计基础上,构建了黄麻应用核心种质,包含61份品种(系),可划分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6种应用类型。为准确鉴定这6...
关键词:黄麻 应用核心种质  SSR 荧光分子标记  DNA分子身份证  
不同干燥温度对萎凋叶压制白茶饼品质的影响 ( EI收录)
5
《食品科学》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林冬纯 魏子淳 谭艳娉 孙志琳 余步贵 俞晓敏 孙云 林宏政 郝志龙  出版年:2022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闽财指[2020]786号);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T180143);“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福鼎白茶优质高效精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研发与示范项目;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K1520005A06);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7167);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FJZTF01)。
为探明不同干燥温度对萎凋叶压制白茶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及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60、70、80、90、100℃)对萎凋叶压制白茶饼香气、糖组分、多酚类...
关键词:萎凋叶 白茶饼  干燥温度 品质  
高氮抑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机制研究进展
6
《生物技术通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柯丹霞 徐勤朕 杨娜 柏梦焱 关跃峰  出版年:2019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0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379)
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并进行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作用在农业上具有减肥增效、改良土壤等重大意义。然而,高氮会抑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形成“氮阻遏”效应。着重论述了高氮抑制豆科植物结瘤的分子机制,包括氮素通...
关键词:硝酸盐 豆科植物 结瘤 固氮 抑制  
基于不同栽培阶段金线莲的代谢组学分析
7
《中国中药杂志》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福州新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李瑞姿 林军 汪厦霞 俞晓敏 陈灿理 关跃峰  出版年:2017
金线莲是传统的中药及保健品,其人工栽培分为组织培养和土壤栽培2个阶段,但后者对于金线莲保健功能成分的积累是否必要尚缺乏定论。该研究以组培至壮苗及组培壮苗后再经3个月土壤栽培的金线莲为试验材料,利用GC-TOF-MS和UP...
关键词:金线莲 代谢组  组培 栽培 GC-TOF-MS  UPLC-Q-TOF-MS  
种植模式和坡位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8
《生态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河滨分校 王峰 陈玉真 吴志丹 尤志明 翁伯琦 俞晓敏 杨贞标  出版年:202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0148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903);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专项(2021R1029002);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0L3030)。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种植是亚热带丘陵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茶园种植模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人为因素。为揭示种植模式和坡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两种不同种植模式(常规和有...
关键词:有机茶园 坡位 细菌群落组成  高通量测序 PICRUSt2功能预测  
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
9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李鑫磊 俞晓敏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出版年:201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6B06);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KNJ-151000);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项目(CARS-19);福建省现代农业茶产业体系建设项目(NYT2017001);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N2015N0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T180143);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2018S2017);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FA17346A)
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茶叶加工  不同茶类  儿茶素组分 氨基酸组分 芦丁  咖啡碱
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0
《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史大坤 姚天茏 刘楠楠 邓敏 段海洋 王路林 万炯 高炯浩 谢惠玲 汤继华 张雪海  出版年:2019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349);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设置课题(39990080);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30500563);2019年度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KJCX2019A01)
【目的】叶绿素含量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提高作物产量是作物育种的方向之一。因此,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解析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玉米 叶绿素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高光合效率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