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视域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轻工类    

被引量:734H指数:11北大核心: 74 CSSCI: 7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论域
1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玢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十九大专项课题“新时代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18VSJ090);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qdyk—180305);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JY20170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旨内涵和实践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涉多元族群在交融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内生且不断聚合的共识性价值与共鸣性情感,是中华民族历史形塑的精神引领与民族国家价值诉求的社会表达。在民族共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代论域  “关系-文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及其路径
2
《思想教育研究》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贵清 武传鹏  出版年:2017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6JJD71000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CKS036)阶段成果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当前主流价值观形成冲击。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作为价值观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和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两大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观教育
“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评《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3
《高教探索》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文婷  出版年:2020
"互联网+"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选择之一,"互联网+党建"的发展模式推进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基于此,我国逐渐形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互联网+"新局面。由张凤、郭龙合...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 互联网 思政教育工作 融合创新  创新选择  新时代背景下  信息化  视域下  
基于课程特点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探
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永亮 武传鹏  出版年:2021
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项目;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以‘五个一’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2020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常态化路径研究”(20YJA850010);青海大学2020年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青海实践”(YLPY-2004)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程特色不够凸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主体个性关注不足等问题。一些高校开展了基于课程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规范与监督
5
《人民论坛》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纳  出版年:2020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地农产品的销路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为了加快复工复产进程,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不少地区的领导干部采取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使"滞销"变为"畅销"。通过网络直播,领导干部和民众"面对面",其良好的亲...
关键词:官员直播带货  监管机制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6
《人民论坛》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详 王秀花 王梦雅  出版年:201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河湟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MZ056)阶段性成果之一;受青海大学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就是对中华优秀...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文化自信
民族交融视域下中华文化认同的现实建构
7
《思想理论教育》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玢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五个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6AZD039);青海省2016-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青海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民族与文化是共同体生活的重要范畴,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共同体生活的重要命题。民族交融视域的中华文化认同实质指向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关系构型中民族成员对中华文化的承认、认可、赞同,并由此产生共同意识,...
关键词:民族交融 中华文化认同 现实建构  
关于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青海省为例
8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利涛  出版年:2017
青海大学2017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SZZX1716)的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系统性灵魂工程,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地方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地域气息和生活气息,并广泛地被地方群众所熟知,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将地...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教学 地方文化 青海  
中国共产党认同:青海藏区社会变迁进程中的乡村治理
9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彩莉 张晓红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五个认同’研究"(批准号:16AZD039);2017年第一批青海省级智库重点研究项目"村治资源视角下的青海‘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研究"(批准号:ZK17014)
乡村治理指谓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乡村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物质精神水平的提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认同达致的基础性要件。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生长于治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化转型...
关键词:政党认同 社会变迁 乡村治理 青海藏区  
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几个问题
10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胡文平  出版年:2006
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也有充分的可能性。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使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从可能变为现实。
关键词:构建  和谐世界 必要性  可能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