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青少年    有效教学    教师    科学教育    教育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586H指数:15北大核心: 26 CSSCI: 23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伍新春 曾筝 谢娟 康长运  出版年:200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小学生科技场馆学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907301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项目资助课题
近20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兴起,国外兴起了研究以各种类型场馆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热潮。目前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场馆科学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场馆科学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强调探究过程,其学习结果往往是...
关键词:建构主义 场馆学习  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教师课程创生的缘起、涵义与价值
2
《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李小红  出版年:2005
“教师的课程创生”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它主张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完善、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目的;强调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性、批...
关键词:教师 课程创生 课程实施的创生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3
《教育研究与实验》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郑富兴 高潇怡  出版年:2005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关系,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家认同感 虚无主义 民族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  
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
4
《中国青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 刘文利  出版年:2008
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市打工子弟性健康教育”,项目编号:1075-0553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已经被纳入国家普通教育的教育内容,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性教育的研究正在从论述其必要性和意义转入探讨教育的干预效果。性教育必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重要而深...
关键词:青少年 性教育 研究综述  
论教师的课程创生
5
《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李小红  出版年:2005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在回答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的确立,对于变革课程观念、转换教师课程角色及课程运作价值...
关键词:教师 课程创生 课程实践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
6
《学前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高潇怡  出版年:2006
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则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本文从教师的实践需求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进行了解读,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问题、核...
关键词:科学活动  探究  核心科学概念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行为的关系研究
7
《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高潇怡 庞丽娟  出版年:2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成果之一(03JB880005)
在当前有关教师观念的研究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其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探讨得最多的。本研究聚焦教师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类观念———教师的儿童学习观,综合使用问卷、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资料分析等方法,从类型、内容以及个案分...
关键词: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行为 儿童学习观
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规学习
8
《教育科学》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刘文利  出版年:2007
非正规学习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具有正规学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了解非正规学习的特点、规律和怎样影响人的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当前我国政府倡导的大力普及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具有重大意义。非正规科学...
关键词:科学教育 非正规学习 科学素质  
论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场与失当
9
《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李小红  出版年:2004
尽管学界已普遍认同课堂教学的交往本体观,即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以交往的形态存在,但从课堂观察等实证研究来看,我国的课堂教学却严重存在着五大交往缺场或失当的现象单一而非多元、虚假而非真实、控制而非自主、“偏爱”而...
关键词:课堂教学交往 缺场 失当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
10
《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李小红  出版年:2006
教学对话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和教学认知方式,而是一种教学精神。其典型特征是共享智识、促进理解和创生意义。其表现形态有三: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以及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
关键词:教学精神 教学对话 教学主体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