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360H指数:15北大核心: 49 CSSCI: 61 RDFYBKZL: 3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周小虎  出版年:2002
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就是其在社会价值规范下拥有的关系网络的价值。企业家社会资本思想的提出 ,是企业发展在现代竞争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是追寻筑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果。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获取资源、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及节约交易费...
关键词:企业绩效 企业家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关系网络 核心竞争力  
国际贸易摩擦背后的产业结构和政治因素
2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系 赵建  出版年:2004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对此人们往往容易从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或法规本身去寻找原因和对策。本文认为 ,国际贸易的背后是国际分工 ,国际间产业结构不相配乃是引发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 ,而各国经济政策及其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行为则...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 产业结构 政治行为 社会分工 国际分工 中国  美国  
古村落开发与旅游运营机制研究─以安徽省黟县宏村为例
3
《农业经济问题》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安徽省黄山市旅游局 姚国荣 陆林 章德辉  出版年:2004
安徽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 (0 2HBL0 9)
关键词:安徽  黟县  宏村  旅游资源 古村落 旅游企业  运营机制  旅游产业 产权制度 创新  公司治理结构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4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诠释学研究中心 彭启福  出版年:2003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主题。据此 ,可以把西方诠释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作者中心论”诠释学 ,其根本特征是消解读者的历史性和个体性 ,让作者的意图支配读...
关键词:作者中心论 读者中心论 文本中心论 诠释学走向  
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
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潘德荣  出版年:2002
.NULL.
现代诠释学各流派之间的的差异,根源在于对诠释的目标、诠释的主体与对象及其关系上的认识差异。对诠释的主体性的安顿乃是诠释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在现代诠释学形成之前,因强调解释的客观性而要求排除理解过程中的主观性因素。施莱尔马...
关键词:主体间性 文本 理解  语言
论主体及主体性
6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陶富源  出版年:2003
主体是改造和认识客体的活动者。主体是人。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是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它主要包括主体的"为我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主体  客体 主体性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7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路丙辉  出版年:2002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的“孝道”在今天的家庭道德建设中仍有价值 ,这是由道德要求的对应双向性特质决定的。这些价值表现在可以创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 ,可以教会子女学会爱 ,可以培养子女的合作精神。探讨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于...
关键词:中国  孝文化 家庭道德建设 价值  家庭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
论道德建设
8
《道德与文明》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钱广荣  出版年:2003
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一个特定的伦理学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道德建设是促使道德进步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 ,道德的理论建设是前提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基础 ,职业道德建设是主...
关键词:道德建设 系统工程  开放性 伦理制度 中国  
深化“两课”改革 提升教学实效
9
《高等教育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房玫  出版年:2002
“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 ,当前“两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从教学的角度看 ,与认识上的误区直接相关。深化“两课”改革 ,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两课”教育教学观 ,着重解决...
关键词:教师职责 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
10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朱平  出版年:2003
检验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教育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说,应体现为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或转变。为此,提出了知晓度、认同度、内化度以及行为的意...
关键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检测  实效性评价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