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Transformation of the center of western hermeneutics and its sound tendenc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彭启福[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诠释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  份:2003

卷  号:31

期  号:2

起止页码:125-1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214753)、RWSKHX、ZGKJHX、普通刊

摘  要: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主题。据此 ,可以把西方诠释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作者中心论”诠释学 ,其根本特征是消解读者的历史性和个体性 ,让作者的意图支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 ;第二阶段 ,是以海德格尔尤其是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读者中心论”诠释学 ,它完全颠覆了文本解读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固有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用“意义的创生”取代“作者原意”作为诠释活动的基本追求 ;第三阶段 ,是以利科尔为代表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 ,它试图克服“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的对立。建构一种方法论与本体论相统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 ,代表了诠释学发展的合理走向。

关 键 词:作者中心论 读者中心论 文本中心论 诠释学走向  

分 类 号:B08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