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作家    小说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    文学奖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5,304H指数:25WOS: 12 北大核心: 1,249 CSSCI: 1,354 RDFYBKZL: 22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6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哈贝马斯访谈录
1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章国锋  出版年:2000
德国著名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于80年代初提出了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旨在通过“交往理性的重建”和“话语伦理”规范的建立与贯彻消除当今世界存在的弊病,实现一种“无暴力和统治”的社会秩序。这一理论在国际...
关键词:交往理性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共识  话语伦理规范  
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
2
《中国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罗新璋  出版年:1983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刊物介绍了不少国外翻译理论和翻译学派,真可谓"新理踵出,名目纷繁";相形之下,国内译坛似乎显得冷落。然而,中国的翻译理论遗产和翻译理论研究,是否就那么贫乏,那么落后?笔者于浏览我国的翻译文论之余,深感我...
关键词:翻译理论研究 近代翻译 严复  翻译标准 我国古代  国外翻译理论  直译 译例 翻译学 译文  
反思的现代化与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
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章国锋  出版年:2006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一系列著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对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发展道路、问题和弊端及其带来的负面后果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提出了“反思的现代化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并就当今世界现代化的现状、目标、所面...
关键词:现代性的危机  反思的现代化  全球化  风险社会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
4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 朱虹  出版年:1988
《简·爱》有两个妇女形象,一个是简·爱,还有一个是罗彻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即关在楼阁里的疯女人。 伯莎·梅森的形象是怎样烘托出来的呢?《简·爱》一书采用自传体的自述形式,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是结婚13年以后由她用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伯莎 梅森  自传体 语言  丈夫  妻子  通俗小说  情节剧 勃朗特 婚姻  
文学意识形态与不是意识形态论引起的论争——兼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
5
《中外文化与文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钱中文  出版年:2007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讨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本质观念,意识形态是一个很难避开的维度。有的学者为了驳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说,"考论"出"马克思本人从来就没有直接或间接地说过文学是某处‘意识形态’",否定了文学是意识形态。但是...
关键词:意识形态  意识  审美意识  历史生成 审美意识形态
《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6
《外国文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于晓丹  出版年:1995
《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于晓丹纳博科夫有名,还是《洛丽塔》有名?我想许多读者会选择后者。的确,有不少人开始知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mirNabokov1899─1977)这个名字,恐怕都是以他的《洛丽塔》...
关键词:《洛丽塔》 亨伯特 纳博科夫 小说  出版商 埃德加·爱伦·坡  出版过程 百科全书式  格雷厄姆·格林 个性化  
村上春树小说的异质特色——解读《海边的卡夫卡》
7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魏大海  出版年:2005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意义的通俗色彩,且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代社会商品市场化的阅读需求;但从村上春树的创作意图、文学表达或文体特征上看,村上文学显然独具品位,呈现出鲜明的异质特色,这种特质就是在虚幻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勾...
关键词: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虚实对照  异质特色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  异质  解读  小说 文学创作 阅读需求  
“似”与“等”
8
《世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罗新璋  出版年:1990
讲文学翻译,我国推崇译笔出神入化,西方则强调等值等效。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可说是50年代以来,中外主要的翻译观念和不同的翻译思想。我国最早的译论里,就说到'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和'五失本,三不易',深感传实失本,...
关键词:翻译思想 译论 翻译理论  译文语言  语言学理论 汉语翻译 傅雷  不似之似 语言学派 《中国翻译》  
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
9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程巍  出版年:2001
本文试图将《傲慢与偏见》 (1813)中的达西与《简·爱》 (184 7)中的罗切斯特还原于他们各自时代的历史语境 ,揭示 1813年到 184 7年间英国社会理想男子模式的变迁及其政治经济原因。达西是摄政时代受欢迎的贵...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代 历史语境 《傲慢与偏见》  《简·爱》 英国文学  揭示  社会理想 事业  乡村社会  变迁  
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
10
《文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盛宁  出版年:2011
"文化研究"引入我国学界已有十多个年头,然而真正有分量的成果却鲜有问世。这一研究炮制出的大量文字甚至至今仍在原地踏步,未能跳出"何谓文化研究"这一最初的提问。本文试图对文化研究之所以陷入目前困境的多种原由做出分析,认为其...
关键词:“文化研究”  困境  批评实践  个案分析 文化现象 理论兴趣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