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断层    断裂带    地震前兆    

研究学科:建筑类    自动化类    水利类    机械类    交通运输类    

被引量:15,374H指数:54WOS: 301 EI: 514 北大核心: 1,568 CSCD: 1,60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0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 EI收录)
1
《地震地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四川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山东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出版年: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401);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共同资助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三维发震构造模型  青藏高原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 EI收录)
2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谢富仁 崔效锋 赵建涛 陈群策 李宏  出版年:20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80 40 7);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资助 ( 2 0 0 0 112 )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资料为基础 ,总结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划分构造应力分区的原则 ,将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划为四级应力区 .指出一级构造应力区主要受板块边界的几何特征...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分区  动力学 中国大陆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
3
《中国科学(D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杨智娴 陈运泰 郑月军 于湘伟  出版年:2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8040702)资助
将双差地震定位法应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21°~36°N,98°~112°E)地震的精确定位,利用该地区193个地震台记录到的、发生于1992~1999年的10057次地震的79706条P波震相读数资料和72169条S波震...
关键词:中国中西部地区  双差地震定位法 震源 地震带 震中 发震层  
四川芦山7.0级强震: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 ( EI收录)
4
《科学通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徐锡伟 闻学泽 韩竹军 陈桂华 李传友 郑文俊 张世民 任治坤 许冲 谭锡斌 魏占玉 王明明 任俊杰 何仲 梁明剑  出版年: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21160550;91214201)
芦山地震区发育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大邑隐伏断裂、双石-大川断裂、盐井-五龙断裂、耿达-陇东断裂等活动断层.地震现场应急科学考察表明,沿这些活动断层及其邻近地段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可见到一些脆性水泥路面挤压...
关键词:芦山地震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地震地表破裂带 盲逆断层型地震  青藏高原
川滇地区活动地块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 EI收录)
5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GPS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  出版年: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0 3 0 40 0 2 ;40 0 740 2 4)资助
利用川滇地区 1998~ 2 0 0 2年间 2 0 0多GPS点位的多期复测结果 ,将川滇地区分为 9个次级活动块体 ,计算了各个活动块体的欧拉旋转矢量和主要活动断裂的运动速度 ,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应变场特征 .结果表明...
关键词:活动地块 地壳形变 川滇地区  GPS
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动力学意义
6
《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崔效锋 谢富仁 张红艳  出版年:2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4CB418404);南北地震带震情强化跟踪项目共同资助.
利用震源机制解确定应力分区的逐次收敛法,并结合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结果和断层滑动反演资料,对川滇地区应力分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厘定.结果表明,2条北北西向近似平行的应力转换带将川滇地区分成3个应力区,2条应力转换带之间形成...
关键词:川滇地区  应力场 应力分区  动力学机制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 EI收录)
7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胡幸平 俞春泉 陶开 崔效锋 宁杰远 王艳华  出版年:200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J2008-18);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4CB418404、2004CB418406)共同资助
通过查阅国家地震台网、各省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以及IRIS数据中心给出的一些国际台站的数字波形记录,读取P波初动方向,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MS)特大地震以及其后发生的部分强余震(...
关键词:汶川地震 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格点尝试法  
利用岷江阶地的变形估算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 EI收录)
8
《地震地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马保起 苏刚 侯治华 舒赛兵  出版年:2005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98050和101096)资助
用岷江都江堰—汶川段晚第四纪阶地面的变形量估算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滑动速率。岷江及其支流发育3级晚第四纪河流阶地,阶地面的年龄分别约为10,20,50kaBP。阶地纵剖面在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处...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估算  岷江  中段 河流阶地  垂直变形  断裂活动  起始时间  走滑速率 构造抬升 变形量  地面  都江堰  纵剖面  间歇性  堆积物  发育  年龄  逆冲
用钻孔地层剖面记录恢复古地震序列:河北夏垫断裂古地震研究 ( EI收录)
9
《地震地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徐锡伟 计凤桔 于贵华 陈文彬 王峰 江娃利  出版年:2000
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攻关项目!(950 4 0 80 2 0 2 )资助
本文介绍了利用钻孔构造地层学和年代学资料鉴定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长期活动习性的一种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通过夏垫断裂上下盘东柳河屯 1,2号钻孔地层剖面年代学的测定和岩性的分析与对比 ,定量地恢复了距今 2 6ka以来断裂上...
关键词:古地震 钻孔 地层剖面 地表破裂 断层 夏垫断裂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精细结构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 ( EI收录)
10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地球物理系;四川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 雷建设 赵大鹏 苏金蓉 张光伟 李凤  出版年:200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经费(ZDJ200824)资助
利用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四川固定地震台网和临时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大量P波到时资料,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三维P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汶川主震以北和以南地区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北地区的龙门山断裂带...
关键词:地震不均匀性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