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 EI收录)
THE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AND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2]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3]浙江省地震局,杭州310013 [4]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5]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100029 [6]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 [7]陕西省地震局,西安710068 [8]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南宁53002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401);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共同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30
期 号:3
起止页码:597-6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关 键 词:汶川MS8.0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三维发震构造模型 青藏高原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分 类 号:P31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