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外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    认知语言学    文化    莎士比亚    语言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建筑类    

被引量:22,462H指数:56WOS: 21 北大核心: 1,868 CSSCI: 1,225 CSCD: 21 RDFYBKZL: 11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5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身份认同导论
1
《外国文学》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处 陶家俊  出版年:2004
本文从 3个层面上切入当代西方文论关键词身份认同。一、从启蒙哲学、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少数话语 ,身份认同理论历经 3次大裂变 ,形成 3种不同身份认同模式 :启蒙身份认同 ,社会身份认同 ,以及后现代去中心身份认同。二...
关键词:身份认同 后殖民身份认同  文学批评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2
《中国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王寅  出版年:2005
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这些理论过于偏重某一环节,似有以偏概全之不足。Lakoff和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正好可修补这些理论之不足,而...
关键词: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翻译 互动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
3
《中国翻译》四川外语学院 胡安江  出版年:2010
纵观近半个世纪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艰难历程及接受效度,译者模式的遴选原则以及翻译策略的理性选择是翻译决策者疏于重点考虑的两大议题。事实上,汉学家译者模式以及归化式翻译策略理应成为翻译界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的共识。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者模式  翻译策略 葛浩文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
4
《外语教学与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王寅  出版年:2005
笔者根据Lakoff和Johnson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 ,提出了语言的体验观 ,这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语言体验观与国外很多学者的基本观点相符 ,为解释语言来源于实践进一步提供了证据 ,是对语言天...
关键词: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概念化 词汇化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5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 王寅 李弘  出版年:2004
基于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应强调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三驾齐驱,共建"三合一"能力,共同构成语言运用的基本功,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高层次标志,因此"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对于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具有重要...
关键词: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能力 教学大纲
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6
《中国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杨全红  出版年:2005
本文分别探讨以下问题:我国汉英公示语翻译现状;汉英公示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汉英公示语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常用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保障措施。
关键词:公示语 译文 问题  对策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
7
《外语与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 王寅  出版年:2009
构式语法在反思"词汇投射原则"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式压制",大大提高了该理论的解释力,但有些学者过分强调构式对词义的压制现象而忽视词汇对句义理解的作用,似有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之嫌,这也不妥。据此本文提出"词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CxG  构式压制 词汇压制  惯性压制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
8
《外语教学与研究》重庆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王寅  出版年:2008
本文基于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将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的"意义概念化"修补为"体验性概念化",并尝试以此为理论基础论述翻译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有了体验性,就可限定"读者中心论"、"译者自主论";有了"概念化"(主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体验性概念化  识解 翻译 《枫桥夜泊》
“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9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 肖红  出版年:2005
翻译是一项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是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只注重翻译的终端结果,存在种种弊端。针对这种状况,作者提出"作坊式翻译教学法",旨在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在"作坊式"翻译教学中,教师主要起调...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作坊式”教学法  
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
1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 廖七一  出版年:2002
翻译自古以来就被性别化 ,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隐喻性的思维框架。解读《圣经》和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历史 ,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范式研究翻译有助于我们洞察翻译的文化协调功能。
关键词:女性主义 神话 翻译研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