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现象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胡塞尔    现象学    伦理学    历史现象学    舍勒    

研究学科: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374H指数:11北大核心: 42 CSSCI: 51 RDFYBKZL: 1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意向性: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专题讨论)——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1
《学术月刊》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6
倪梁康探讨了现象学背景中意向性问题发端和展开的历史,指出其以意识分析的方式,折射出20世纪西方哲学史从知识论理论哲学向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实践哲学的过渡;张志林指出,分析哲学和现象学面对意向性这一相同的主题,以不同的...
关键词:意向性 现象学 分析哲学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8
教育部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
虽然我们的意识千变万化、流动不息,但仍然具有一个稳定的纵意向和横意向结构。也正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流动性和时间性,我们才能够觉知时间化的感觉内容以及感觉内容的时间化,并进一步将这些时间化的内容立义为时间客体,再进一步感知到这...
关键词:纵意向性  内时间意识  内在时间  客观时间  
纵意向性: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
3
《哲学分析》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10
教育部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研究成果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没有将"时间"与"发生"置于某种联系、哪怕是对立的联系之中。只是从个别的零散论述中可以看出胡塞尔对"时间分析"的关注和对"发生分析"的排斥。但《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对"时间分析"与"发生分析"的态度...
关键词:时间现象学  发生现象学 历史现象学 内在关联  
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
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4
在对西方近代哲学的理解和把握中,transzendental概念占有一个核心的位置。现在较为通行的“先验”中译仅仅涵盖了这个核心概念的一小部分含义。因此,需要对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做一重新思考,并选择更为恰当的中译。在思考...
关键词:先验 康德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
5
《世界哲学》不详;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E.莱维纳斯 朱刚(译)  出版年:2008
按照我们的哲学传统,对存在的把握或理解一般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然而,对存在意义的理解,真的就是哲学的第一或最高的问题吗?抑或,第一问题难道不是源自于那种不安意识?这种不安意识打断了我对存在的执着所具有的那种无所顾忌的自发性...
关键词:伦理学 存在论 第一哲学 责任  
“伦常明察”: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方法支持
6
《哲学研究》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5
Was Scheler als “sittliche Einsicht” bezeichnet, besagt nichts anders als “phronesis”. Sie gehoert also zu den...
关键词:伦理学 舍勒 现象学 康德  意愿 支持  义务 核心概念  原则  构想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
7
《现代哲学》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7
教育部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研究成果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
关键词:滞留  回忆 时间意识  思维 语言
关于“羞恶之心”的伦理现象学思考
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7
关于羞感及其与道德之关联的思考,在中外思想史上总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似乎从未有人考虑过建立“羞恶伦理学”的可能性。我们通过对羞耻、身体与道德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些思考,以及近年来对道德意识三个来源问题的现象学描述分析,来进行...
关键词:羞恶  伦理 现象学 道德基础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9
《学术研究》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8
教育部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研究成果
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the Yogachara Buddhism)都以心识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因此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哲学。佛教唯识学比西方哲学更早在心识结构中把握到了"自证分"(svasamvittibhaga)的存在与...
关键词:自证分  自身意识  唯识学 四分  八识
直观的原则,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中的现象学诠释与解构问题导论
10
《浙江学刊》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出版年:2004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声言 ,他对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研究中所做的符号分析立足于一种内在批判的基础上。他对先验意识与先验还原的批评、对先验意识与心理意识之平行性的强调、对生命与声音概念的引入 ,都是用来导向胡...
关键词:德里达 《声音与现象》  导论 先验意识  心理意识 符号现象学  纯粹表述现象学  胡塞尔 形而上学 直观行为  内在批判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