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The Basic Meaning of‘Distinguishing by Automatic Proof in Yogachara Buddh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倪梁康[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出  处:《学术研究》

基  金:教育部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研究成果

年  份:2008

期  号:1

起止页码:16-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SCI、CSSCI2008_2009、NSSD、RDFYBKZL(收录号:361273)、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the Yogachara Buddhism)都以心识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因此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哲学。佛教唯识学比西方哲学更早在心识结构中把握到了"自证分"(svasamvittibhaga)的存在与活动,尽管前者并未像后者那样赋予自证分在心识中之意义与作用方面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现象学的背景下,可以从横向的(静态的)和纵向的(发生的)两个方面探讨佛教唯识学四分说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横向考察是指对心识的"三分"结构中的自证分的分析,纵向考察是指对贯穿在"八识"(the eight kinds of consciousness)中的自证分的分析。这些考察最后导向对自证分在佛教中的主要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的认识。

关 键 词:自证分  自身意识  唯识学 四分  八识

分 类 号:B94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