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比较诗学    比较视域    文化    文艺理论    诗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00H指数:7北大核心: 36 CSSCI: 38 RDFYBKZL: 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图像与叙事——论诸种叙事与知识分子的小叙事者身份
1
《文艺争鸣》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 杨乃乔  出版年:2005
关键词:图像 叙事 知识分子 文艺理论
“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论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三个层面
2
《社会科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 王永豪  出版年:2007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
关键词:逍遥游 无己 无功 无名
肯明斯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3
《国外文学》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 李冰梅  出版年:2006
肯明斯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但他的诗歌创作颇受非议,认为他的诗歌形式离奇,晦涩难懂。这种观点只强调到他诗歌中的偏离因素,而忽略了其中的连贯因素。本文拟从“偏离”与“连贯”的理论出发,探讨诗歌语言偏离的空间以及内在连贯的体...
关键词:肯明斯 诗歌 文学评论 创作模式  价值观念  语言风格 美国  
韦利与翟理斯在英国诗学转型期的一场争论
4
《外国文学评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 李冰梅  出版年:2012
内容提要20世纪初中西文学都处于转型时期。1918年至1920年间发生在英国两位著名汉学家间的一场关于翻译与时代诗学关系的争论,不仅呈现了英国文学转型期新旧诗学观念的碰撞,而且揭示了影响翻译的时代诗学反过来接纳翻译作品以...
关键词:阿瑟·韦利 赫伯特·翟理斯  诗学 翻译
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
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 杨乃乔  出版年:2003
承用西方哲学本体论和本体这两个术语 ,使其转型到比较文学学科原理的建构中 ,在追寻一个相对完整体系的意义上来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 ,这必然构成我们对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比较文学研究不同于国别文学研究 ,在...
关键词:本体论 本体 终极  基点 比较视域 一个本体  两个学贯  三个关系  四个跨越  
You Teach or I Come to Learn——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 李冰梅  出版年:2003
针对外教提出的中美大学生的差异,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证实中国大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仍是被动的,他们对学习的责任认识不清,对教师的依赖过大,导致在学习方法上简单、机械,缺乏创新精神。根据这些问题中国大学生应调整学习态度,变被动...
关键词:学习态度  主动  被动  责任  角色 方法  能力  
林则徐的翻译班子及所译西书西刊
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 尹文涓  出版年:2010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整顿海防期间,为了解西方事务和准备制驭之方,组织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大量的外文书籍和西方报刊,开国人现代翻译之先河。林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译出的材料后来成为国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书籍的重要蓝本,而且...
关键词:林则徐  翻译班子  西书西刊  《海国图志》 中西文化交流
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poetics”与“诗学”产生误读的诸种原因
8
《天津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 杨乃乔  出版年:2006
无论是在印欧语境下,还是在汉语语境下,“poetics”和“诗学”都存在着从字面上被误读的可能性。在英语语境下存在着欧美学界对“诗学”概念产生误读的三种可能性,在汉语语境下存在着中国学界对“诗学”概念赋予的四个层面意义及...
关键词:POETICS 诗学 误读 比较诗学 文艺理论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泛神论转换的多重艺术策略
9
《国外文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 易晓明  出版年:2003
本文着重探讨了华兹华斯将其泛神论观念转化为诗歌形象的主要策略。它们包括静观、原型隐喻、“回家”的象征、对象的孤立化与普遍视角。同时 ,诗人所选定的两大描绘对象———儿童与自然———在实现这一转换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关键词:华兹华斯 诗歌创作 泛神论观念  艺术策略 静观 原型隐喻  象征  意象  转化策略  童年  自然  
译者文化身份对《论语》300年英译史的书写
10
《国际汉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 李冰梅  出版年:2015
《论语》英译有史可书约300多年,期间产生了大约60个译本。如果仅仅从语言层面分析这些译本,难以澄清其发展图像。本文将这300年《论语》英译史当作一个文化事件,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分析这期间呈现的历史形态,回答谁在翻译、...
关键词:《论语》 英译史  文化身份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