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    英语    翻译理论    英译    中西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672H指数:12WOS: 1 北大核心: 24 CSSCI: 17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中西话语
1
《中国翻译》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 刘军平  出版年:200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渊源、对翻译的影响及其作用。作者从翻译与女性的隐喻、翻译与译者的身份判定、身体翻译以及翻译作为女性和他者的象征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揭示了翻译与女性的关系。作者认为,从女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 翻译研究 话语 隐喻 身份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写作研究状况之研究
2
《外语界》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 姚兰 程骊妮  出版年:2005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状况进行了一次文献研究。研究对象为1980-2003年间国内外语教学7种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通过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英语写作研...
关键词:英语写作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发展趋势  思考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定性研究
3
《现代外语》武汉大学英文系 张文忠  出版年:2000
本文从学习者的停顿、产出的语流、过去时态的标记和词汇的运用四个方面对他们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发展作了定性描述,验证了定量分析所得的一些结果,发现了一些定量方法无法观察到的型式。定性分析表明,停顿服务于话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两类构...
关键词:第二语言  口语流利性 定性研究  英语 话语内容 言语形式 词汇量
谈汪译《牡丹亭》
4
《外语与外语教学》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 湖北武汉430072 郭著章  出版年:2002
本文主要谈的是汪榕培先生如何英译汤显祖最有名的剧作<牡丹亭>和<牡丹亭>英译得如何这两个方面.笔者通过具体讨论和译例评析,认为汪译从整体上达到了"传神达意"的目标,成为<牡丹亭>迄今国内外最令人满意的英文全译本.
关键词:英译 汪榕培  (牡丹亭)  汤显祖
试论《黑暗的心》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
5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大英部 姚兰 王颖  出版年:2003
约瑟夫·康拉德在小说《黑暗的心》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本文试图分析作品中黑与白两个颜色词的使用 ,探讨其中丰富的象征意义 ,揭示康拉德对人类文明。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  象征  黑色  白色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
6
《国外社会科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 单波 熊伟  出版年:200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传媒的社会控制研究"(04JJD860002)的研究成果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呈现多种维度,从语言的反映论和表达论到语言的建构论,从语言到话语,从语言作为透明的表达工具到语言的意识形态性以及与权力的盘根错节的关系,都包含着语言与跨文化理解、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语言与意识形态以...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语言 文化身份 意识形态
浅谈大学外语教与学中的情感因素
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赵晴  出版年:2005
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与教与学中的情感因素息息相关。文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如何化解消极情感因素、培养积极情感因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外语 教学质量 情感因素 心理学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成长
8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大学英语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朱宾忠 张正平  出版年:2004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展现了主人公斯蒂芬从童年到青少年期的成长历程。本文着重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二重性 ,指出理智与情感、服从与反叛这两组对立的性格元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他的个性发展 ,使他逐渐走向成熟...
关键词:主人公 逃离  成长小说 反叛 放逐 家园  离家 自我  性格  人生  
清教预表法与美国文学中的救赎主题--以《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为例
9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景德镇陶瓷学院外语系 熊伟 侯铁军  出版年:2008
本文以救赎在三部美国文学作品《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中的再现为基础,指出它们与《圣经》中三种救赎主题的相似性,并进而认为美利坚清教预表法是解释救赎主题反复再现的关键所在。预表法脱胎于基督教圣经阐释学,并为新英...
关键词:救赎 清教预表法《白鲸》  “海上扁舟”《老人与海》  
向死而生——评《死者》中雪的象征意义
1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武汉大学英文系 邱枫 张伯香  出版年:2002
雪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压轴篇《死者》的主导意象 ,仔细解读这个意象 ,我们可以把握乔伊斯对待生死的看法 ,对待爱尔兰的态度。雪既是死亡的象征 ,又是生命的象征 ;其实生与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死亡既是生命的结束 ,...
关键词:雪  象征  死亡  再生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