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媒介    跨文化传播    互联网    传媒    广告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4,088H指数:29北大核心: 292 CSSCI: 364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
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单波  出版年:2011
教育部211工程项目"社会转型与中国大众媒介改革"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围绕文化与传播、人与人的传播关系、他者的意义等问题展开,包括文化与传播的同构、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他者是主体建构自我意义的必备要素。本文认为,文化与传播同构是用来观察文化的偏向与传播的偏向的理论命...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他者 传播关系  
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
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刘涛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7ZDA290)
隐喻发生的基本原理是转义生成。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隐喻和转喻对应的符号结构分别是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和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电影符号学者麦茨立足于...
关键词:视觉修辞 视觉隐喻 转义生成  精神分析  构成性视觉隐喻  概念性视觉隐喻  
新文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3
《中国编辑》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强月新 孔钰钦  出版年:2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传播形态与中国传播能力建设”(17JJD860003)阶段性成果。
2019年是新文科建设启动年。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是高等教育文科发展面对时代变局的有力回应。新文科建设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进路。基于对新文科内涵的讨论及新闻传播教育实践面临的挑战,本文...
关键词:新文科  新闻传播教育 人才培养  
西方媒介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价值与问题
4
《新闻与传播研究》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单波 王冰  出版年:2006
西方媒介生态学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具有批判的意义和反思的力量。它开辟了在结构和互动关系中考察媒介的视野,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式,意味着方...
关键词:西方媒介 生态理论 价值问题  社会政治 媒介生态学 传播研究  生态体系
算法情感:直播带货中的情绪传播
5
《新闻与写作》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肖珺 郭苏南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媒体融合创新实践”(19FXWB024)阶段性成果。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其通常采用激情亢奋的情绪刺激用户,从而提升流量和交易数据,进而生成连接和激活"人货场"的新型传播场。直播带货从2016年发展至今,其传播特征主要包括:是渠道场景、用...
关键词:直播带货  情绪传播  算法情感  大数据技术  算法推荐  传播心理学
算法、可见性与注意力分配:智能时代舆论基础逻辑的历史转换
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周葆华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规律及治理研究”(20ZDA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集群行为涌现与演化的机制分析及预测”(71731004);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项目“基于计算的新媒体舆论过程研究”(2021)阶段性成果。
本文将舆论理解为公共议题、事件或人物可见性与注意力分配与竞争的社会及传播过程。可见性与注意力的分配与竞争具有媒介物质性的视角,与媒介技术架构密不可分。从大众传播发展到智能传播时代,舆论基础逻辑发生重要的历史转换,即算法成...
关键词:算法  可见性 注意力 智能传播  舆论 平台  
微信在农村家庭中的“反哺”传播——基于山西省陈区村的考察
7
《国际新闻界》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洪杰文 李欣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编号:16JJD86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研究以"文化反哺"为出发点,从新媒体技术使用的视角审视微信在农村家庭中的代际传播。通过对山西省陈区村的农村家庭进行田野调查,展现了陈区村家庭中青年子女和中年父母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以及当地微信中年用户群体的使用情况;同...
关键词:文化反哺 数字鸿沟 微信  农村家庭
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
8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洪杰文 段梦蓉  出版年:2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JJD860003)的研究成果.
社交媒体用户在微信朋友圈上的使用行为和心态都随着社交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大的转变,社交媒体倦怠现象呈现。利用扎根理论对朋友圈沉默人士访谈的结果显示朋友圈自我呈现行为减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朋友圈泛化、减少使用的效应和朋友圈的个人...
关键词:朋友圈 社交媒体倦怠  社交媒体批判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
9
《国际新闻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周葆华 钟媛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规律及治理研究”(20ZDA06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3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731004);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7JC1420200);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与社交媒体改变死亡与悼念的形态,扩展了传统哀悼与纪念的空间。本文以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为例,通过计算传播研究方法,抓取并挖掘2020-2021整一年间的134万多条数据,分析并阐释社交媒体时代对公众人物的网络集体悼...
关键词:网络哀悼  社交媒体 新冠疫情  情感公众  集体记忆 计算传播  
融合新闻叙事:语言、结构与互动
10
《新闻与写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刘涛 杨烁燏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7ZDA290)
在媒介融合的总体语境下,融合新闻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新闻的叙事特征与表征逻辑。融合新闻的基本属性是多媒融合,强调多种媒介元素的聚合表达,因此,基于融合文化和新媒体思维的多媒体叙事成为融合新闻生产的基本叙事语言。当文字、声音、...
关键词:媒介融合 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叙事  互动叙事  叙事空间 新闻游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