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英语教学    英语    翻译    文化    汉语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475H指数:19北大核心: 108 CSSCI: 97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1
《中国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张春柏  出版年:2003
本文重点讨论Gutt关于直接翻译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翻译的实例,从一个侧面澄清了人们对关联理论的一些误解,从而证明这个理论对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有着充分的解释力。
关键词:认知努力  语境效果 直接翻译 交际线索  文学翻译
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
2
《世界汉语教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张云秋 王馥芳  出版年:2003
本文用概念整合的层级性理论来解释动宾结构的熟语化问题。我们同时也发现 ,这些具有熟语化倾向的动宾结构还与该类结构的类推性差及弱受事性有关 ,而概念整合的层级性是上述各特征的总原因。
关键词:动宾结构 类推性  汉语 语法 概念整合理论
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运行轨迹
3
《上海科技翻译》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 朱健平  出版年:2002
20 0 0年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
结合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研究翻译在我国已有 14年 (1987- 2 0 0 0 )的历史。本文旨在对这 14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并试图就其研究现状和前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后 。
关键词:现代阐释学 接受美学 翻译研究 翻译接受美学  
归化与异化:研究视点的转移
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 朱健平  出版年:2002
从历时的角度看 ,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在不同时期所指对象不同 :当一种语言尚未成熟 ,讨论多集中在语言形式 ,这时多强调形式异化 ;一旦该语言走向成熟 ,讨论便会转向文化因素 ,这时多指文化因素的异化。翻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
关键词:归化 异化 语言形式 文化因素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5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 吴波  出版年:2008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互动假说的理论建构
6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赵飞 邹为诚  出版年:2009
互动假说是话语互动认知研究的理论纲领。本文把互动假说的历史发展划分为初步提出、完整提出和最近更新三个过程,指出互动假说的哲学基础是互动主义认识论,本质是语言互动的心理认知,核心是语言能力较强的说话人所做的语言互动结构调整...
关键词:假说  意义协商 “一体两翼”  语言互动 社会学意义 认知研究  哲学基础 心理认知
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
7
《学术月刊》华东师大外语学院英语系;华东师大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 曲卫国 陈流芳  出版年:1999
关键词:礼貌原则 自我观 交际主体 关系准则  交际过程 费孝通  中国传统  交际动机  传统中国  交际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8
《国外外语教学》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全建强  出版年:2006
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外语教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随着英语教学法,特别是交际法的不断发展,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问题已经远非使用原版教材那么简单。真实性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绝对的。相反,真实性是具体的,并涵盖许多不同的方面。本文所探...
关键词:真实性问题  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法 社会文化因素 外语教学  原版教材 语言教材 课堂活动  课堂环境 语言运用  
翻译批评的一种语言学模式——简评《翻译批评——其潜能与局限》
9
《上海科技翻译》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 张春柏  出版年:2001
卡特琳娜·莱斯的经典之作《翻译批评——其潜能与局限性》建立了一个以语言的功能为基础 ,同时又兼顾诸多非语言因素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的翻译批评理论。本书对翻译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 ,作者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 ,提出了对译文的相应的...
关键词:文本的类型  评判的标准  语言学模式 文化因素 规定性
汉语招呼分析
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化学院 曲卫国 陈流芳  出版年:2001
本文对汉语的招呼作了界定,并从语言形式、话题和语用制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汉语的招呼有三大特点:话题的开放性,可转换性,句式的多样性。汉语招呼的礼貌使用主要受到传统中国礼貌原则的制约。
关键词:招呼论  开放性 可转换性  汉语 语言形式 话题  礼貌原则 语用  句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