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杂文    庄子    建安风骨    元好问    建安诗歌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交通运输类    

被引量:257H指数:6北大核心: 37 CSSCI: 33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1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刘剑敏 李润权  出版年:20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相比以前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更加强调了交互性传播和分众化传播,网络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微博为例,来分析网络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环境和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特征。
关键词:网络碎片化  微博  网络社群
“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历史考察
2
《中国语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俞理明 吕建军  出版年:2011
语言在传承中不断变化,同样的意义,由于表达者的立足点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方式,形成同义关系,同义关系的语言成分之间互相影响,可能导致各种变化发生。同时,语言系统内部的联系是多向的,同义关系不仅存在于句子层面,还...
关键词:语义 同义句 历史演变 死了  
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向
3
《新闻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冯钢 朱光宝  出版年:2004
关键词:新闻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 当代  教学模式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曹明伦译《培根随笔》
4
《中国翻译》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冯钢  出版年:1999
重译成风,总是有点原因的,因为这个时代渴望文化。如同王佐良先生所说:“一个开放、活泼的时代和社会则易看到翻译高潮。”①当然大风起兮,难免飞沙走石,损人眼睛。然而,吹尽狂沙始到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近读曹明伦先生译《培根随...
关键词:原作者 培根 翻译家 随笔  现代汉语  译本  水天同  翻译者 翻译过程 文化巨人
21世纪呼唤人本教育
5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钟和诚  出版年:2004
人本教育是 2 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它是从人的本质出发施以教育 ,使人的本质完美形成和良好发展。但不同的时代 ,由于对人性 (人的本质 )的不同认识 ,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 2 1世纪人的本质 ,主要表现为人的主体...
关键词:21世纪  人本教育 生活教育观 创造能力  自主学习  
个体群组关系的构建:微博中的群体认同研究
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陈华明 李畅  出版年:201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微博的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研究>(12yj860002)
网络媒体已成为现代人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导致了人类认同基础的改变,而微博以其技术特性将群体认同的方式与类型大大扩展。通过对微博群体认同中出现的新方式、新类型进行理论探索与总结,分析在无限充沛的话语空间中,群体认同...
关键词:微博  群体认同  群极化  
晋世群才未可轻——西晋诗风辨析
7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陈长义  出版年:1998
继建安、正始之后,西晋诗坛群英荟萃,创作兴盛。西晋诗歌在题材内容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语言词采的锤炼上对建安诗歌既有继承,亦多有突破,它一方面继承了建安诗歌以“气”胜的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开拓了以“韵”胜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西晋诗歌 建安诗歌 西晋诗人  《中国文学史》 文心雕龙  元好问 形式主义  诗风 “建安风骨”  郑振铎  
论教学艺术的审美特质
8
《课程.教材.教法》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钟和诚  出版年:1994
论教学艺术的审美特质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钟和诚什么是教学艺术?近年来国内学者有以下一些说法:"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个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使学生...
关键词:教学艺术 审美性  劳动形态  教学过程结构  审美形式 审美情感 认识过程  审美关系 审美效应 教学活动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美学定格
9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陈长义  出版年:1994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美学定格陈长义建安诗歌和盛唐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坛上两座辉煌的艺术高峰,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后代诗歌创作的范式。建安诗歌的美学特征,人们将它概括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汉魏风骨”等等。...
关键词: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 建安诗歌 建安诗人 盛唐诗人 政治抱负  美学特征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不朽的丰碑——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教学研究
10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李菀  出版年:2002
鲁迅作品主题的深邃意蕴 ,丰富的象征性 ,措辞的艰深多义及含蓄晦涩的语言风格 ,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本文指出 :抓住其总主题———“立人” ,“改造国民性” ,深入理解鲁迅彻底否定封建思想、封建礼教 ,对国...
关键词:鲁迅  教学改革  文学作品  高中教育  语文教材 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  哲学思想  教学模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