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思政课    高校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政课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45H指数:6北大核心: 11 CSSCI: 8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抗战时期内迁粤北华南高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1
《韶关学院学报》韶关学院院长办公室;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廖益 童顺平 张玉龙  出版年:2020
抗战时期内迁粤北的华南高校,其办学实践与办学精神,在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和华南抗战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根据粤北华南高校保存和赓续高教文脉、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学精神诸层面,可知悉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现实...
关键词:抗战时期 内迁华南高校  历史地位 现实意义  
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文林  出版年:2020
2018年度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SYJY20181941);2018年度韶关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认知构建主义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SY2018DS10)。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将PPT或WPS与微信相连接的雨课堂运用于线上与线下、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优势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深化认识、强化协同、完善制度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乡村振兴视角下地方高校“助农+”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3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韶关学院;韶关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韶关学院人事处 赵三银 刘带 陈龙 张景锋 楼淦  出版年:2021
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研究——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高校党团支部结对共建路径研究”(2019BK017);2020年度韶关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重要项目“党建引领党员创客创新创业——以学校师生共创‘专创’工作室创建为例”(SZ2020DJ02);2018年度韶关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重要项目“立德树人维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SZ2018DS01);2018年度韶关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重要项目“高校特色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研究”(SZ2018DS02)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地方高校助力农业,让教育、科技、消费、企业、电商等在学校的主导下从多个维度与农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助农+"模式。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
关键词:助农  地方高校 乡村振兴  
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
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红英  出版年:2018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项目"青少年公德意识养成与核心价值观引导策略研究"(2016JKDY07);广东省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生获得感’的思政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506);韶关学院2017年省市共建重点项目"粤北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Z2016014)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文化概括了置身网络社会的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科学艺术、教育理想等精神财富。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信息的良莠混杂性,会侵蚀人们的思想,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推进网络文化建设...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力
论蒯因自然主义的内在矛盾--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
5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晓平 陈悦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系统哲学思想史”(19ZDA037);东莞理工学院2019年科研重点团队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湾区实践研究团队”;韶关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蒯因的本体论思想研究”(402-99000413)。
蒯因的自然主义包含着基本方法论上的矛盾,即极端经验论和极端整体论的矛盾,这使逻辑的不协调性渗透于他的自然主义学说的诸多方面,其中包括意义理论、指称理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蒯因本体论的矛盾可以归结为语境主义多元论与物理主义...
关键词:蒯因 自然主义 分析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语义学
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6
《教育教学论坛》韶关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带 刘芳娜 刘军  出版年:2018
广东省2017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创新创业基础(批准文号:粤教高函[2017]54号);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混合式PAD模式的<创新创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批准文号:粤教高函[2016]236号);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目前已试行"对分课程"改革的课程性质近似。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
关键词:对分课堂  思政课 实践运用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7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红英  出版年:2021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战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价值意蕴及其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005)阶段性成果
在当前抗疫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及时回应不良社会思潮对思政课的挑战,必须准确把握疫情形势,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可以引领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增强思政课政治...
关键词:抗疫精神  思政课 价值意蕴
职普融通政策的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向
8
《职业技术教育》韶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务部;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家明 李寒梅  出版年:2024
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粤教高函[2024]9号),主持人:孙家明;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制度创新研究”(22JDSZK149),主持人:李寒梅。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 职普融通  制度逻辑 政策变迁  
论开展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究的意义
9
《韶关学院学报》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盛芳  出版年:2020
开展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了解华南高校内迁粤北的基本状况及其对粤北社会发展的影响;增进对中共地下党组织在高校中积极作用的认识,增强当代人的政治自觉性;传承先师教育“初心”,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练革命精神...
关键词:抗日战争 粤北  华南教育历史  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度”优化
10
《思想政治课研究》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雁冰  出版年:2022
2021年度韶关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5P’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sz2021sz02)。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