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土家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317H指数:9北大核心: 40 CSSCI: 4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其重塑
1
《当代教育科学》湖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邹太龙 康锐 谭平  出版年:2021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武陵山区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GB038);202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守一而望多: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20551)的研究成果之一。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将教育推进了一个“人机共教”的新时代,置身其中的教师面临着“教师”指谓泛化、知识权威式微、教学经验衰弱和道德形象矮化的角色危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教师需要重新塑造自身的角色,成为海量知识的中...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角色 角色危机  角色重塑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2
《民族学刊》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谭志满 罗淋丹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乡贤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研究”(19AMZ010)阶段性成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当前,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中呈现出传统文化传承断裂、落后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乡村人才缺乏以及乡村...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乡贤  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思路
3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胡兆义 林继富  出版年:2020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ZDA16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有之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
民族地区新乡贤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谭志满 杨文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乡贤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研究”(19AMZ01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民族地区新乡贤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群体,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也是参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乡贤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传承人与新乡贤的互构机制——以“撒叶儿嗬”传承现状为中心的考察
5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谭志满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乡贤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项目编号:19AMZ010)的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已嵌入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话语权提升的进程中,也是我国当前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叶儿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事项。...
关键词:非遗保护  乡村文化振兴  非遗传承人  新乡贤  
多元一体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及特征
6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胡兆义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70年来武陵地区多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及经验研究”(20BMZ037);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民族院校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019-GMG-008);湖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研究”(PT052102)。
“多元一体”理论肯定各民族在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同一性和整体性,不仅准确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整体结构,也是全面认识中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视角,有助于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数...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  民族交融
文化产业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城乡关系重构
7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杨洪林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过疏化背景下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15CMZ025)。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是我国城乡发展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它将城乡关系由城市优先发展转向了城乡融合发展。但是,从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优先发展的惯性仍然存在,扭转这一局势既要借国外经验,也要着眼中国乡村实际,...
关键词: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文化产业
农民再组织化与乡村振兴——以贵州省Z县“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建设的村治实践为例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杨洪林 顿山  出版年:2021
湖北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土家族文化互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研究”(20ZD066)阶段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推进工作中急需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是Z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面对乡村“空心化”,农民“原子化”等突出问题探索创立的一种推进农民再组织化的村治实践模式。该模式坚持政治和经济双重逻...
关键词: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基层治理  再组织化  有效衔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乡村振兴的文化治理转向
9
《文化遗产》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杨洪林 顿山  出版年:20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地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与现实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XMZ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以来,中国在探寻救国图强的过程中,把当今冠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民间文化作为贫穷落后的症结所在,不同党派和群体都把治理文化作为中国的强国之道。新颁布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了建设善治乡村的目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治理 乡村振兴  善治
跨省域少数民族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中心
10
《理论月刊》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廖正丽  出版年:2021
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KYPT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研究非遗的地域特征有利于加强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并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运用GIS空间技术分析,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武陵山片区126项国家级非遗和4...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地理 空间分布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