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华法系    清代    法律史    法律    《大清律例》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交通运输类    水利类    

被引量:1,132H指数:17北大核心: 163 CSSCI: 182 RDFYBKZL: 2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
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张中秋  出版年:2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1JAZJD820001)
乡约是传统社会乡民基于一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某种共同目的而设立的生活规则及组织。乡约最初形成于中国,后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成为东亚社会共同的法律文化传统。传统中国的乡约有其时空性、价值性和法律性。乡约不是国法,...
关键词:乡约 属性  文化原理  时空性 价值性 法律性 社会结构
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以中国法律传统对建构中国法理学的意义为视点
2
《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张中秋  出版年:2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传统中国法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820013)研究成果之一
在现代法学体系中,法理学原是西方科学知识的一部分,但大凡自成系统而有特色的法律文化都有自己的法理。传统中国的法理是我们的先贤关于法的基本问题的实践理性和历史经验的凝结,是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中华法系的共通理论。本文概括地探...
关键词:传统中国的法理  法理学 意义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逻辑构成与结构范畴研究
3
《政法论丛》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彭澎  出版年:2017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的模式转型与结构优化研究"(14CZZ028)的阶段性成果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变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化改变的是传统的基层治理理念,创造的是全新的基层治理思维,关注的是构建农村基层规范的治理秩序和稳定的...
关键词:基层治理法治化  逻辑构成 结构范畴  
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4
《中国社会科学》"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朱勇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17@ZH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正和谐: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社会崇尚人文精神,在国家治理中坚持以人类自身的力量与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同时期的其他一些国家,则通过法律与宗教的结合使法律获得正当性、权威性乃至神圣性。基于人文精神形成的道德法律结合,在中国古代官吏制约、基...
关键词:中国古代  人文精神 道德 法律 国家治理  
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
5
《清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林乾  出版年:2005
讼师势力的发展在地方行政资源严重不足以及行政兼理司法的体制下,直接影响其司法功能的实现,致使原有的法律秩序受到巨大冲击。乾嘉时期严治讼师定例,不但背离了“教唆词讼”本律的立法精神,走向重刑主义,而且使讼师的所有活动都在严...
关键词:清朝 法律程序 讼师
冲突与统一——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亲情义务与法律义务
6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 朱勇 成亚平  出版年:1996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法伦理。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他必须同时履行基于家庭伦理关系而形成的亲情义务和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法律义务,两者之间的冲突往往不可避免。为了化解这一冲突,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较为成功地确立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二...
关键词:法律义务 中国古代社会 法律关系  伦理关系 祖父母 法律制度  社会个体 古代法律 基本原则  主流意识形态  
论教育法典的功能定位、体例结构和编纂步骤
7
《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罗冠男  出版年:2022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1CXTD02)。
我国教育法典的编纂已经提上日程。编纂教育法典首先需要厘清它的功能定位、体例结构,进而确定其编纂步骤。在功能定位上,我国的教育法尚不构成独立部门法,可以划入领域法的范畴;同时,教育法典应兼具管理法和救济法的功能。在体例结构...
关键词:教育法典  功能定位  体例结构 编纂步骤  
家礼与国法的关系、原理、意义
8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张中秋  出版年:2005
家礼是传统中国的修身治家之具,国法是治国定天下之具。家礼与国法的构成,揭示出其同源、并行的时间关系,异体、同构、通质的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其各自、相互和共生的功能关系。家礼和国法的存在与运作遵循着自然—秩序原理、伦理─政治...
关键词:国法 家礼 原理  意义  时间关系  结构关系  功能关系  “和谐”  中华文化  一以贯之 社会秩序  文化系统 自然关系 自身  修身  治国 伦理  价值  质  
清代旗、民法律关系的调整——以“犯罪免发遣”律为核心
9
《清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林乾  出版年:2004
本文通过“犯罪免发遣”入律及例文的变化 ,尤其是诸多案例所暴露的问题 。
关键词:清代 法律关系 旗人 法律特权 “犯罪免发遣”  
明清时期区域社会中的民事法秩序——以湖北汉川汈汊黄氏的《湖案》为心
10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张小也  出版年:2005
明清时期,湖北汉川黄氏宗族拥有汈汊湖水域的大量湖产撕墓槭粑侍?他们与周边众姓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讼,并将相关的诉讼文书、契约等收入族谱中,总名为《湖案》。如果仅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研究,固然会得到一些民事法秩...
关键词:明清时期 圩垸  湖分  争讼 宗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