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生    教育    心理健康    儿童    民族教育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22,527H指数:57WOS: 168 北大核心: 1,692 CSSCI: 1,444 CSCD: 724 RDFYBKZL: 8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8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向
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刘革平 王星 高楠 胡翰林  出版年:2021
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研究”(201004);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专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9ZDJY004)。
元宇宙代表了视觉沉浸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其本质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在线数字空间,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创新发展的实践场域。视觉沉浸技术的演进经历了桌面式虚拟现实、沉浸式虚拟现实、扩展现实以及元宇宙等四个阶段。元宇宙超越了时空...
关键词:元宇宙  在线教育 虚拟现实 智能学习环境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
2
《心理学报》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冯廷勇 苏缇 胡兴旺 李红  出版年:200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DBA010164);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项目(西国重04007);西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0309017)
对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并编制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测验。对四类院校918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适应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3
《心理研究》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刘晓 黄希庭  出版年:201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社会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5JZD00031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它调节着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的不同成分对个体身心健康的作用不同,同时还会受...
关键词: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作用机制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4
《心理科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黄希庭 郑涌 毕重增 陈幼贞  出版年:200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05JZD00031)。
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中国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5
《心理科学进展》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程利 袁加锦 何媛媛 李红  出版年: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727)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
关键词: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神经机制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6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育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 王登峰 黄希庭  出版年:200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05JZD00031)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
关键词:和谐  自我和谐 人际和谐 和谐社会 心理学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
7
《心理科学进展》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袁加锦 汪宇 鞠恩霞 李红  出版年: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30970897)
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此外,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也表现为情绪调节过程的不同:相比男性,女性更善于抑制情绪行为,却较难通过认知...
关键词:情绪加工 性别差异 神经机制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
8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黄希庭 郑涌 李宏翰  出版年:200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DBA01016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项目
心理健康具有层次性,人格健全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就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与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和幸福的进取者。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其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和文化基础...
关键词:学生  健全人格 养成教育 心理学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
9
《心理科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郑涌 黄藜  出版年:2005
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招标委托课题(教社政司[2004]256号);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04-GJ-090);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项目(491-411012);西南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西国重04004)。
自恋是一种形式多样化的综合性人格构造,它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自恋人格问卷。经对大学生被试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自编的自恋人格问卷具有较好...
关键词:自恋人格 显性自恋  隐性自恋  自恋 人格 显性 心理学 问卷调查 形式多样化  文献综述  
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10
《心理科学进展》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李森森 龙长权 陈庆飞 李红  出版年: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727)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
关键词:群际接触  群际接触假说  群际关系 偏见 群体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