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冰川    纳木错    降水    

研究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生物科学类    水利类    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9,344H指数:61WOS: 658 EI: 421 北大核心: 1,699 CSSCI: 123 CSCD: 1,69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8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 EI收录)
1
《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孙鸿烈 郑度 姚檀栋 张镱锂  出版年:2012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10CB951704)~~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
关键词:青藏高原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生态屏障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 EI收录)
2
《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吴绍洪 尹云鹤 郑度 杨勤业  出版年: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1006)~~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
关键词: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最大可能蒸散  干燥度 干湿状况 空间分布  气温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 EI收录)
3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卫民 赵连锋 李娟 姚振兴  出版年:20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418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404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的龙门山山脉发生了Ms8.0级强烈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远场体波波形记录结合近场同震位移数据,根据地质资料和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轨...
关键词:汶川地震 震源过程 有限断层模型  同震位移 波形反演
植物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4
《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张林 罗天祥  出版年: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0 3 70 2 90 );中国科学院院长青年基金特别支持项目 (2 0 0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 (CX10G_E0 1_0 2_0 3 ;CX10G_C0 0_0 2 );美国林务局全球变化研究项目 (USDAForestService ;0 0_CA_112 42 3 43_0 17)
科学家早已注意到 ,具有长叶寿命的植物通常生长于营养和 (或 )水分较为缺乏的环境 ,而具短叶寿命的植物一般生长在具有较高的营养可利用性地带。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 (Nmass)与叶的最大光合...
关键词:植物 叶寿命  叶性状 生态学 适应策略  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5
《矿床地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山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石家庄经济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侯增谦 潘桂棠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出版年:2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B412600);杰出青年基金(40425014)的资助
许多古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因从晚碰撞向后碰撞的转换,既不清楚,又难以界定,常被分为碰撞和后碰撞2个阶段。文章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3段性,由此将碰撞造山过程分为主碰撞(65-41Ma)、晚...
关键词:地质学 晚碰撞  转换成矿  动力学背景 深部过程 构造控制  造山带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6
《矿床地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莫宣学 丁林 高永丰 董方浏 李光明1 曲晓明 李光明2 赵志丹 江思宏 孟祥金 李振清 秦克章 杨志明  出版年:2006
国家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2002CB412600)资助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
关键词:地质学  大陆碰撞造山  构造-岩浆作用 深部过程 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 ( EI收录)
7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姜光政 高堋 饶松 张林友 唐晓音 黄方 赵平 庞忠和 何丽娟 胡圣标 汪集旸  出版年:2016
863项目"干热岩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2AA052801)子课题;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价与示范靶区研究"(ZC0607-0007)课题资助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
关键词:大地热流 数据汇编  热流测量  中国大陆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过去、现在与未来 ( EI收录)
8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陈德亮 徐柏青 姚檀栋 郭正堂 崔鹏 陈发虎 张人禾 张宪洲 张镱锂 樊杰 侯增谦 张天华  出版年:2015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KFJ-EW-STS-07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类)(XDB0303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90081);"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资助
基于环境代用指标、观测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采用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内容,归纳了冷/暖、干/湿等60项指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过去200...
关键词:青藏高原 环境变化 科学评估  框架和指标  政策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
9
《地球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姚檀栋 朱立平  出版年:2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编号:2005CB422000)资助
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青藏高原的现代环境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引起包括冰冻圈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高原本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国际研究...
关键词:青藏高原 环境变化 全球变化 适应对策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 EI收录)
10
《地球物理学报》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卫民 郝金来 姚振兴  出版年: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319;41174037;41202049)资助
使用远场体波资料和有限断层方法快速反演获得了2013年4月12日芦山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模型,并计算了震中区理论烈度分布.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端的一次Mw6.7级的逆冲型地震,最大滑动量159cm,震中区...
关键词:芦山地震  震源过程 有限断层模型  波形反演 理论烈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