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 EI收录)  

Rupture process of the M_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f Sichuan,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卫民[1] 赵连锋[2] 李娟[2] 姚振兴[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418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404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51

期  号:5

起止页码:1403-14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的龙门山山脉发生了Ms8.0级强烈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远场体波波形记录结合近场同震位移数据,根据地质资料和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轨迹,构造了一个双"铲状"有限地震断层模型,利用反演技术重建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主要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发生的逆冲兼右旋走滑破裂事件.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显示两个高滑动区先后发生在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映秀和北川地区,最大滑动量高达1200~1250cm,且破裂过程也显示一定的复杂性.地震破裂的平均走滑量略大于平均倾滑量,与多种观测资料获得的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变形相一致,推断是由于长期区域应力场作用和龙门山地区特殊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孕育了这次千年尺度的强烈地震.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震源过程 有限断层模型  同震位移 波形反演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