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GPS    地球重力场    地震    GRACE    大地水准面    

研究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电子信息类    水利类    

被引量:22,927H指数:59WOS: 529 EI: 762 北大核心: 1,699 CSSCI: 130 CSCD: 1,94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0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 EI收录)
1
《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出版年:20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0900;2014CB9543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3B00);中国科学院重点战略部署课题(KSZD-EW-Z-021-0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
关键词:卫星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2
《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出版年:20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2-SW-415)。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耦合度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时空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3
《地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刘纪远 张增祥 庄大方 王一谋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江南 吴世新  出版年:20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1-Y - 0 2 ;KZCX0 2 - 30 8)
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的支持下 ,本文对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末到 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 ,揭示了我国 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 ,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研究表...
关键词:土地利用 数据库 遥感 分布规律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 中国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 EI收录)
4
《地理学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出版年:20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KZCX2-SW-415)~~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 中国  灰色关联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指标 耦合度 耦合系统  定量分析  交互作用  系统耦合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角度分析  系统要素  研究结果  约束作用  胁迫作用  空间分异 经济发展  关联度  互耦合  波动性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 EI收录)
5
《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刘纪远 张增祥 徐新良 匡文慧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于东升 吴世新 江南  出版年:2009
国家973计划(2009CB421105);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8B00);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SCX1-YW-09-01)~~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驱动力 21世纪初  中国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 EI收录)
6
《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 刘纪远 宁佳 匡文慧 徐新良 张树文 颜长珍 李仁东 吴世新 胡云锋 杜国明 迟文峰 潘涛 宁静  出版年:201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65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95430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卫星遥感 主体功能区 中国  
汶川地震强余震(M_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7
《中国科学(D辑)》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江西省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江苏省地震局 郑勇 马宏生 吕坚 倪四道 李迎春 韦生吉  出版年:2009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编号:KZCX3-SW-1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04004);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编号:KZCX2-YW-116-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6BAC01B02-01-02)资助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发生了数十个M>5,数百个M>4以及更多的M>3的余震,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通过利用P波到时数据对M>3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发现余震分布有两个明显的...
关键词: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汶川地震 裁剪-粘贴  
经典误差理论与抗差估计 ( EI收录)
8
《测绘学报》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江文  出版年:1989
六十年代数学家重新从广泛的意义上提出非最小二乘法的估计问题,并已在抗差估计中取得重要的进展。本文试图从等价权出发,提出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案,包括方差估计,全文立论多处借用了经典最小二乘理论。通过一个小算例,此方案和另外几种...
关键词:抗差 误差  测量误差  经典误差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9
《中国软科学》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刘耀彬 李仁东 张守忠  出版年:20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2-SW-415)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
关键词: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标准  协调度
整体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
1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丁克良 沈云中 欧吉坤  出版年:2010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基金资助项目(ES-SBSM-(07)-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1178)
针对在直线拟合中,因变量选取不同拟合的结果有差异现象,提出采用整体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文章在分析直线方程特点的基础上,采用EIV模型描述直线方程,在解算中根据系数矩阵的特点应用QR分解分为将方程两部分,采用了混合最小...
关键词:直线拟合  普通最小二乘法 整体最小二乘法  EIV模型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