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艺术    虚构写作    审美    自律性    新世纪小说    

研究学科:哲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90H指数:6北大核心: 20 CSSCI: 2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新世纪小说的轻逸化审美追求
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洪治纲  出版年:2021
新世纪小说在建构日常生活诗学过程中,不仅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小事情、小感受的书写,还在叙事形式上努力追求轻逸化的审美格调。这种美学特征,既与琐屑的日常生活之“轻”形成了同构关系,又借助以轻击重的方式,折射了生活和生命...
关键词:新世纪小说 日常生活  轻逸化  微观化 诗意化
论非虚构写作的反自律性及其局限
2
《文艺理论研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洪治纲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4AZW002]的阶段性成果。
非虚构写作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而是一种反自律性的叙事策略。它高度倚重题材本身的特定价值和作家主体的思考,难以顾及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从题材获取到叙事过程,作家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叙事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这也导...
关键词:非虚构  反自律性  创作主体  碎片化 剪影化  
存在即媒介——海德格尔的媒介存在论及其诗学效应
3
《文艺理论研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单小曦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媒介存在论是以媒介解释存在的学说。物质实体形态的媒介即媒介存在者,“媒介存在”即媒介存在者展现出的居间、聚集、揭示、去蔽/遮蔽等“去存在”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实质即媒介存在论,以某种媒介存在者抵达存在真理,即“媒...
关键词:媒介存在论  媒介存在  存在即媒介  艺术即媒介  
脱域化生存中的越境——现代人的生存情境及其审美超越
4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杨向荣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文的叙事建构及其话语隐喻研究”(20BZW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10)。
在全球化情势和时空脱域生存中,现代人日益丧失时空依赖性和家园归属,因而衍生出生存困境。面对脱域生存及其带来的情感困境,现代人以越境者的姿态来应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超越,生活被赋予特殊的内蕴意义,并涌现出新的生存向度。越境...
关键词:脱域  困境  越境 审美
文艺的媒介生产——马克思主义文艺生产媒介理论研究
5
《文学评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单小曦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艺生产以媒介为生产工具,媒介生产工具具有“工具本体”性和联接、聚集、接合等媒介性,可以发挥出特殊的媒介化生产效应。20世纪后以电子媒介工具为核心的文艺媒介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使文艺交往关系发生了从等级制、中心化向去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媒介生产 媒介生产工具  文艺交往关系  媒介化实践  
自媒体文艺短视频的媒介神话学阐释--以李子柒古风艺术短视频为主要考察对象
6
《内蒙古社会科学》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单小曦 支朋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编号:18ZDA28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建构研究”(编号:18BZW008)。
自媒体文艺短视频可以被定位为“媒介神话”理论观照下的新媒介神话。媒介神话理论由罗兰•巴特的语言符号神话理论改造、扩展而来。其中,无论是初级系统还是次级系统都更加凸显由符号、载体、制品、技术、媒体等结合而成的表达面及其意指...
关键词:新媒介神话  媒介系统 艺术短视频  
论非虚构写作的社会认知价值
7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洪治纲  出版年: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研究”(项目编号:22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以非常鲜明的介入性姿态,直接揭示社会问题,剖析内在原因,寻求解决思路,体现了作家对于历史或现实问题的积极探讨,展示了作品突出的社会认知目标。非虚构写作的这种追求,是为了积极回应现代社会本身存在的诸...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社会认知 问题意识  信息社会 求真
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路径
8
《文艺争鸣》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洪治纲  出版年:2018
有关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问题,在经历了"失语症""反本质主义""强制阐释论"等各种争议之后,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焦点。学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一方面是话语的狂欢,另一方面又露出原创性的焦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必须建构一套适应...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论 文学史 批评实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
《四世同堂》:一部现代中国的“战争与和平”——兼论中国抗战文学中的和平主义与世界主义问题
9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邵宁宁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民族文艺复兴思潮与现代文学研究”(16AZW013)的阶段性成果。
《四世同堂》是一部意蕴相当复杂的小说,在尽力表现战时生活对新的国民人格的塑造作用的同时,作者也在认真思考着和战争与和平、暴力与人道、民族国家与世界主义等有关的更具人类性的命题。老舍思想中的和平主义与世界主义,既承接了中国...
关键词:老舍 《四世同堂》 抗战文学 和平  人道 世界主义
组合、重复与命名——马格利特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
10
《浙江社会科学》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杨向荣 周洪英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文的叙事建构及其话语隐喻研究”(20BZW02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10)阶段性成果。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
关键词:马格利特 图像叙事 组合  重复  命名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